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事理三千
出自:《天台教学辞典
》
台宗将理具三千、事造三千合称为事理三千。又云两重三千、两种三千、理具三千事用三千、理造三千变造三千、理造三千事造三千、性具三千修具三千。据知礼大师之‘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理,指实相理性;具,即本来具足之意。理具三千,即谓万有原本一一皆具足三千诸法,而非由人天鬼畜等所造作。事,指森罗差别事相;造,与具同义。事造三千诸法,系由于心随染净诸缘而生起,其一一法而呈现森罗差别相状。
此外,所谓“事理三千”,系由于方便配对名目,乃相对于理具三千而立事造三千名相,两者合之为事理三千,而非谓计有六千之法;此理体无差而事理不二,故仅唯一之三千。
又藏、通、别、圆四教中,若以别教观点,事理诸法历然有别!然自圆教观点而论,自地、水、火、风、空、见、识等七大,乃至于十界三千诸法,其一一当体为实相理性;故诸法虽森罗万象,然却相互融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台宗同时有“三千圆具”与“三谛圆融”说,二者并存而无碍,为台宗教义之极致。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三]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网友正在查: 法忍(后梁荆州玉泉山)[《续高僧传》卷十六] , 僧实(周京师大追远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僧玮(周京师天宝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昙相(周京师大福田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道正(隋沧州兰若沙门)[《续高僧传》卷十六] , 昙询(隋怀州柏尖山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法充(隋江州庐山化城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信行(隋京师真寂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慧命(周湎阳仙城山善光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 慧思(陈南岳衡山)[《续高僧传》卷十七] , 智顗(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 昙崇(隋京师清禅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 慧越(隋慧日内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七] , 慧实(隋蒋州履道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 僧善(隋文成郡马头山)[《续高僧传》卷十七] , 玄景(隋相州邺下)[《续高僧传》卷十七] , 智舜(隋赵郡障洪山)[《续高僧传》卷十七] , 智锴(隋九江庐山大林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 智越(隋天台山国清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 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僧渊(隋蜀郡福缘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真慧(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法纯(隋西京净住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法进(隋益州响应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静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道舜(隋泽州羊头山)[《续高僧传》卷十八] , 慧欢(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智通(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