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四安乐行

出自:《天台教学辞典 》

四种可令获得安乐之行法。据‘法华经’卷四安乐行品及‘法华文句’卷八下载,菩萨于恶世末法,弘扬‘法华经’时,应安住于四种法,称四安乐行。即:

1.身安药行:谓身若远离豪势、邪人邪法、兇险嬉戏、旃陀罗、二乘众、欲想、不男人、危害处、讥嫌事、畜养年少弟子沙弥等十事,则可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故称身安乐行。

2.口安乐行:口若远离说过、轻慢、叹毁、怨嫌四事,则可得安乐,摄持其心,故称口安乐行。

3.意安乐行:谓意若远离嫉谄、轻骂、恼乱、诤竞四事,而为众生平等说法,则可得常好安乐,修摄其心,故称意安乐行。

4.誓愿安乐行:于‘法华经’不闻不问、不知不觉、不信不解之众生,生起慈悲心,而立誓自己若证得正觉时,必以神通力、智慧力导引之!使入于法华实道中,发此誓愿而常好修摄自行,故称誓愿安乐行。

四安乐行之名称有多种,然一般多以上述‘法华文句’卷八下,所举身、口、意、誓愿等四安乐行而立名。

此外,慧思大师之‘法华经安乐行义’中,将上述四安乐行,依次称为正慧离着安乐行、无轻赞毁安乐行(又云转诸声闻令得佛智安乐行)、无恼平等安乐行(又云敬善知识安乐行)、慈悲接引安乐行(又云梦中具足成就神通智慧佛道涅槃安乐行)。

另‘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四,则依华严宗澄观大师之说,举出毕竟空行、身口无过行、心无嫉妒行、大慈悲行等四安乐行为旨趣。

关于修行四安乐行菩萨,据法云大师‘法华义记’卷七,佛为接引下品菩萨而说四安乐行,使其于五浊恶世中,藉修此四安乐行,于弘扬‘法华经’之誓愿等,而不生退转心!智者大师则认为以圆教初发心之行者而说,使其能远离浊乱、忧恼,而自行化他。至于忍力成就之诸大菩萨,则因其神通自在,深知权实义,能随顺众生缘,以弘经度化,故不须特别示以修行方轨。

另:三论宗嘉祥大师在‘法华义疏’卷十中主张:四安乐行,系为小行人而说,因其弘经之心,常生退转,故佛明示修四安乐行,能为之常受快乐,以策励之!

另:就四安乐行之行体而言,道生大师之‘法华经疏’卷下,以四行体,依次为心理、身口无过、离嫉妒、慈悲;又法云大师以其为智慧、说法、离过、慈悲心!

智者大师则以止、观、慈悲三者为四行之通体;吉藏大师虽仅以正观为四行之通体,然因四行力用不同,而有四种之别,即观实相义为第一行,正观离过为第二、第三行,正观空寂(能拔苦与乐)为第四行。

此外,‘法华文句’卷八下,以依事、附文、法门三释,详解“安乐行”一词为逐字义。

[法华玄义卷四之下、法华玄论卷八、法华玄赞卷九、法华文句记二三]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