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出自:《天台教学辞典 》

梵语“奢摩他”之音译。又云止寂,禅定之另一名称。即止息一切想念与思虑,而心归于专注一境状态。台宗以止配于空、假、中三观而分三止:1. 体真止:证得一切皆空为对应空观之止。

2. 方便随缘止:又云系缘守境止,即菩萨以方便,随应众生,安住假谛理而不动为对应假观之止。

3. 息二边分别止:不偏于空有二边(两极端),住于中道为对应中观之止。

‘摩诃止观’卷三,止有三义:

1. 息义:即令一切恶觉、恶观寂然不起之相;此以“所破”观点为旨趣。

2. 停义:即令心缘于谛理中,系念现前而停住不动状态;此以“能止”之观点为焦点。

3. 不止止义:即以非生非灭、非垢非净“法性”而称为止;此就“谛理”观点而言。

此外,一般常将“止”与“定”(即三摩地)视为同一,然若据‘瑜伽论略纂’卷五说:则两者仍有其相异处,即“三摩地”通于定、散,复通于染、净。“奢摩他”仅于定中有而于散心中则无;且于净位中有而于不净中则无;又仅于“有心位”中有,而于“无心位”中则无。又通常将止、观二者并称为止观,谓摄持心念,归止一处,以防止神识飞飏散动,并遮止邪念妄想生起称为止;若能进一步开启正智以观照诸法则称为观。然虽将二者并举为一词,但前者(止)偏向消极性、防遮性,后者(观)则其积极性、建设性为旨趣。

[杂阿含经卷二一、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一、大方等大集经卷二二、大乘起信论、瑜伽师地论卷四五、法界次第卷上]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