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阿德勒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a1 de2 le4]
Alfred Adler,一八七○年~一九三七年。奥地利出生的精神医学家、心理学家。一八九五年、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一九○二年、与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一八五六年~一九三九年)一同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但对佛洛依德提倡泛性欲说的观点,逐渐投以批判的眼光,二人的见解分歧是在一九○七年因阿德勒自行出版的一书,而正式浮出台面。一九一一年,脱离佛洛依德学派。其后,出版,将他个人的学说命名为“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一九一四年、发行。一九二六年、赴美。一九二八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亦积极展开演讲活动,据说其温和且富幽默的口吻,深深扣住许多听众的心弦。阿德勒提倡不同于佛洛依德的理论,驳斥神经癥的原因是出在性沖动的压抑;并且从目的论的观点提出一项主张,认为驱使人产生行为的最主要动机并非性沖动,而是出自试图补偿自己器官缺陷所造成劣等感的一种优越欲,即所谓的“权力意志”。人是一种不断追求优越与成功的存在。优越感是与人天生俱备的劣等感呈表里的关系,无劣等感则无从产生想要打开现状的欲求。因此,规范人类行为的最大主因并非佛洛依德所说的性沖动,而是出在劣等感补偿作用的优越欲。在阿德勒提倡的“个体心理学”中,又反对佛洛依德的本能论、生物学主义的见解,由重新将人看做是社会性的存在,而重视家庭因素及生活方式对个人的人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亦即认为,人是各个不同的存在个体,按照与生俱来的身体特质及教育环境、生活模式的不同,而逐渐形成独自的统一人格。并在理解儿童的正常发展上,谈到社会情感,亦即公共的、共同体的情感才是一项重要指标。关于以上各点,在其代表作之一的(一九三○年)中,皆有详述。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