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ai4]

一般是谓慈爱、关怀某一对象的心,或指想与该对象结合的需求及情感。包含该对象所带有的人、事物或某些价值。西方所说的爱拉丁语的爱“amor”(法语是谓amour),据说是源自母子关系,为幼儿需要母亲乳房(mamma)时所发出的声音。另、英语的love是带有“向往”、“亲密”等广泛意味的单字。此外,历史上视为重要的单字尚有“情爱(eros)”、“兄弟爱(agape)”(皆属希腊语)。情爱(eros)原本是柏拉图哲学所说追求善或美之理念的精神意向性(intentionality),亦即自觉本身的缺陷而追求更高层次,以使自己奋进的一种热情。一般认为,追求真理认知的哲学亦是源自此种情爱式的爱。不过,这个单字后来演变成是专指男女间的性爱。相对于情爱是带有自我本位的属性,兄弟爱则是以他人为中心的爱,而为基督教(新约圣经)所采用。在基督教里,是以神对世人的爱为基础,再由此导出宗教伦理的教义。亦即提倡,世人应爱创造主的神,并且要像神爱世人般,人也必须去爱他人(邻人爱、博爱)。基督教的爱是超越人间的敌对关系,讲求平等,所以才会说出“要去爱你的敌人”。中国?日本所说的爱孔子最高的德目是“仁”,即关怀他人、爱世人。不过,此种的爱并非一视同仁、无差别的爱,而是从关爱周遭事物,循序渐进的提升层次。从子女对父母的爱,即“孝道”的实践着手,扩大到家族、国家,而及于全天下。此儒家的爱,带有浓厚的现实属性,而无基督教所说博爱的属性。相对的,墨子是提倡要关爱一切事物,主张无差别的“兼爱”。对于墨子所说无差别的爱,孟子严词抨击为:“不分辨自己之亲与他人之亲,何异禽兽之爱”。墨子提倡的人类爱并未在中国扎根。至于日本,爱字原本并非日语,、中皆不曾用过“爱”或“关爱”的字眼。日语中,“思念”、“喜好”、“赏识”、“珍惜”等的字词,即是相当于“爱”的意味。日本所说的爱,带有挚爱身边事物的浓厚意味。随着佛教思想的移入,才逐渐使用“爱”的汉字,最早可见于中,山上忆良(六六○年~约七三三年)的思子等歌,“谁不爱子乎”(有谁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呢)的表现。佛教所说的爱 第四卷有云:“爱有二。一有染污,二无染污。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无染谓信,如爱师长等”(大正第二十九卷第二一页)。亦即,爱可大别为二种,一是受烦恼所污染的爱,另一是未受烦恼污染的爱。在原始佛教里,一般是否定自我本位的爱,而肯定利他的爱。前者、即受烦恼所污染的爱,概有“trsna(梵语)、tanha(巴利语)”及“kama、raga(梵语、巴利语皆同)”。trsna、tanha皆译为渴爱,谓如口渴者需要水似的激烈欲求。此又有欲爱(感官、本能的欲望)、色爱(对精美物质的需求)、无色爱(对观念事物的需求),此种世俗性、或观念性的需求被视为迷苦的根源,认为应予去除。此种的渴爱又被视为十二因缘之一(爱支),谓给人带来老死的苦恼者。十二因缘是由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所构成。谓由受(苦乐的感受)生爱(渴爱),由爱生取(贪得事物的行为),依此种因缘(缘起),最后带来老死的苦恼。kama是谓性爱、爱欲,raga是谓激烈的爱、爱染,终究是带来烦恼所污染之苦,故于原始佛教,一般皆予否定。不过,在大乘佛教里,raga亦被视为救济众生的力量。至于后者,即受烦恼污染的爱,概有“preman(梵语)、pema(巴利语)”、“maitr1(梵语)、metta(巴利语)”等。preman、pema亦译为爱念,指广义的爱情。广爱众人亦被视为佛教徒的重要修行。至于maitr1、metta二词带有友情、友爱的原义,译为慈或慈悲。此种关怀他者的爱,在大乘佛教中格外重视,这点反映出大乘菩萨道注重利他的立场。此种将乐带给他者的metta(慈)、与消除他者之苦的karuna(悲)组成的语词即是所谓的慈悲。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