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垂迹
读音:[ben3 di4 chui2 ji1]
认为本地的佛是为救度日本众生而以神的姿态出现的一项论理。此一思想,一般认为是将寿量品所见久远实成的释尊视为本地、诞生于印度的释尊视为其垂迹之说,应用在佛与日本神只的关系上。六世纪,佛教传入日本以后,传统的日本神只应如何与佛菩萨建立渊源的问题,便成为知识分子责无旁贷的要务。针对此问题而孕生出来的答复,有将神视为烦恼具足的众生须仰仗佛才可得救之说,也有将神看做是佛法守护者的护法善神说。而本地垂迹说则是承接其后,从平安时代后叶出现,给神佛建立新渊源的一项论理。进入院政时期,在一般论点上不但主张神是佛的垂迹,还盛行给各个神只制定其本地,到了鎌仓时代几乎所有的神只都已被界定具体的本地佛。例如熊野,其本宫、新宫、那智,分别被配属弥陀、药师、观音三佛。而以天照大神的本地为观音菩萨或大日如来之说,也开始普及。但是,本地垂迹的关系并非只有形成在狭义的佛|神之间。在中世纪,镇座于村落、庄园寺堂的佛像,也被视作是超然的他界之佛在此土的垂迹,与众神只一视同仁。就连圣德太子、弘法大师、法然、亲鸾等著名的人师,也被视作彼岸之佛为救度此土的人众,而变成人的相貌出现。其结果,促进了神佛机能的同质化,在地变成施加赏罚以将众生导入正确佛法的一种存在。本地垂迹的论理,即是将本地之佛与其垂迹的此土之神、佛、人师相结合的一项论理。中世纪时,此本地垂迹思想在政治上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可忽视。大寺社及摄关家为首的庄园领主,在展开庄园控制时,也着眼于这个本地垂迹说。随着都市的权门势家控制地方庄园的庄园制社会形态定型,联结城乡的交通呈现蓬勃发展。领主自行规定,镇座庄园的神佛即是本地佛的垂迹。当时,被视为本地的佛经常被比照成寺社领主的佛。他们试图以造出这样的论理,来对应中央|地方控制网络的形成,于是构筑出一个跟它互相呼应的神佛网络。这个网络,举例来说,就像春日神被广泛劝请至兴福寺领地,同时又以中央神只被劝请至村落作镇守的说词为其撑腰,整个架构因而更形强固。藉由采用这样的手段与论理,庄园领主一方面把在地的神佛权威跟自己的权威划上等号,同时试图从宗教的立场给自己的统治找出一个合理解释。本地垂迹说在各个层面给日本中世纪的思想、文化带来影响。它在艺术方面所绽开的花朵,就是神道曼荼罗。神道曼荼罗中,有描绘神只本地的本地曼荼罗,也有描绘神域景色的宫曼荼罗,其种类形形色色。以宫曼荼罗而言,春日的社头图最是有名。通常它是以御盖山作背景,再用大和绘的写实手法,描绘春日神社的社殿及其周边的风景。山上则有四尊供奉的神只,加上若宫五所神只的本地佛,而以图象或种子表现出来。神道曼荼罗不外是将本地垂迹的思想予以图象化。本地垂迹说亦对日本文学产生影响。完成于十四世纪的中所收录众神只的缘起谭,可以看见以佛为本地的主角出生为人,经历各式各样的考验,又重生作神,类似这样的模式占有甚大篇幅。于是,当地的众神只及其传承,便透过本地垂迹的论理,而被揉入寺社缘起的世界。本地垂迹说又扮演了将民间信仰圈的众神只吸入社寺信仰圈,并在其内部予以定位的角色。当地的人们在接纳佛教时,并非直接接触到南都山岭的顶尖教学,而是透过一种说古的方式,从其中讲述自古以来共同体所信仰的神与佛的关系,认识到其与佛教世界的渊源,然后照单全收。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