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本觉思想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ben3 jue2 si1 xiang3]

主张悟性本来就已具备于我身的一种思想。与主张须累积修行始能开悟的“始觉”对峙的概念。主要是由日本天台宗发扬开来,故亦称天台本觉思想。至于“本觉”一词,可见于、等的经典,及实际上以中国撰述说为有力的(相传是马鸣作)。不过,使该语词带有独特含意,是始自平安中期以后的日本。佛教并不存在如基督教或回教所说绝对者的观念。所谓的佛也不外是比别人先行悟知宇宙普遍所存在真理的觉者,因此,佛既是救济者,同时也是人所应达成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小乘教)的阶段,仍认为一般的人要成佛在事实上并不可能。强调所有的人皆有佛性,因此可以成佛的,是以或为中心的大乘佛教。一方面依据向所有的人开启成佛之道的理念,同时更将它建立体系的,则是中国的天台大师。天台是以十界互具及一念三千论,阐明万人成佛的可能性。指出成佛不需要如以往佛教所说的一再转世、累积无限的修行,任何人皆可依观知自身的心之实相,而迅速到达悟的境地。相对的,日本从平安时代发展出来的本觉思想,则是与包含天台思想在内的传统佛教理念,采取完全对比的思惟。按照本觉思想,人的本性就是佛,根本不需要以成佛为目标的任何修行。将现实照单全收,放弃改革的努力,从这点就可看出宗教思想的堕落面。在本觉思想里,佛和人的距离是归零的。如此将佛与凡夫的所谓圣俗二极概念,完全视为一元的本觉思想里,佛所在的净土并非脱离现实国土而存在的理想境。就本觉思想而言,不只是人,就连无心的草木、国土,一切的存在都是在显现本来成佛的相貌。时时刻刻在起生灭变化的这个现实面貌,也就是永远普遍的真理。因此,即使国土由于灾害或社会罪恶而呈现地狱般的悲惨景象,在佛的眼中看来,那也无非是净土。这种的本觉思想也可说是绝对肯定现实的一种思想,它是从十二世纪左右,以日本的比叡山为中心,而达到蓬勃发展,并且假藉最澄及圆珍、源信等的名义,伪造了无数本觉法门的文献。那些文献是采取所谓秘授口传、或裁纸相承的形式,由师向弟子私下授受。其中经常使用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之类的表现,强调绝对不二的立场。其思想超越了所谓天台宗的窠臼,还对其它宗派造成影响。本觉思想的影响,更及于艺术、文化等的广泛领域。例如从平安时代后期,发展出一种被称为大和绘的日本独特绘画风格。堪称其代表的平等院凤凰堂的门绘里,就是以来迎的佛及诸尊为背景,描绘出优美的日本风景。本觉思想的观点,正如为人所知的“草木国土悉皆成佛”的标语,不只是人,举凡无心的草木国土,一切森罗万物皆视为具有佛性,是在显示成佛的相貌。除了我们日常所见的大自然及事物,其它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值得追求的佛及净土。以佛教为主题的绘画里,描绘出优美的大自然,其中溶入佛及诸尊似的技法,很显然是在呼应本觉思想的世界观。面对平安后期以后蔚成一股洪流的本觉思想,公然高举反旗的,首推鎌仓新佛教。被视为新佛教首位祖师的法然,在其主要著作的中,力说受生于末法的众生必须断除此世成佛的念头,而藉念佛于来世往生求得解救。对于将佛与众生视为一体的本觉思想,法然试图将两者作严格的区分。尽管同样是被定位在新佛教的系谱之中,但、日莲大圣人却与法然大相径庭。大圣人批判那些渴望死后往生极乐的念佛者,并断言此土方是唯一的存在实体,西方净土之类不过是幻想罢了!主张终究要在现实世界追求解脱。可是,大圣人又与本觉思想有异,并不认为当时的现况就是寂光土。在一开头,就真实描述出,由于天变地灾和饑馑、疫病,而呈现地狱景象的当时情况。大圣人认为,法然鼓吹的念佛恶法,造成灾害连连发生,使得本质上应该属于净土的国土不能显现其本来的面貌,而暴露出丑陋的一面。日莲大圣人所说的安国,是依据娑婆即寂光的理念,始终是主张在现实的娑婆世界去追求佛国土,就这点而言,其思想与本觉思想也有相通之处。但是,大圣人并不把现实直接视为净土,而是高举应在此土建设的究极目标,从这点而言,又与本觉思想持不同的立场。到了室町时代,本觉思想对种种文化的影响更加显着。至吉田兼俱而集大成的唯一神道,以迄鎌仓时代末期以后的神道说,便经常把最具根源性格的神称为本觉神。提倡神是本觉、佛为始觉的所谓反本地垂迹说,也开始浮现。而本觉思想对文学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例如室町时代的歌人?正彻及其门人的心敬,在其歌论中,就把歌道结合本觉思想而作论述,又在和歌中,以“本之悟”、“本之佛”等的形态,吟咏本觉论。再就构筑能剧或插花等的艺道理论时,口传之所以深受重视,也可推测是与本觉思想有深厚渊源。对本觉思想采取批判立场的,加上前述鎌仓佛教的祖师,还有代表比叡山的学僧?宝地法师证真。他的批判观点是与大圣人同样,认为本觉思想把理想与现实视为一体,有轻视实际修行的倾向。然而,这种的批判直到中世纪仍仅止于少部分的思想家,当它全面展开而造成本觉思想的衰退,则是江户时代以后的事。迄至今日,对于本觉思想的评价,有人持批判态度,认为其绝对肯定的立场促成现实的全面肯定,扮演了姑息社会矛盾及恶政的负面角色。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把本觉思想视为佛教哲学的颠峰,对于其在日本艺术及文化的贡献,给予颇高的评价。而最近又有人从生态学的观点,对其主张自然与人一体的论理颇为注目。值此之际,以日莲大圣人为首的鎌仓佛教,虽受到本觉思想的影响,但仍努力克服,将否定现实的观点导入其宗教,以恢复实践性的此一事实,似应充分考量才是。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