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比叡山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bi3 rui4 shan1]

日本山名,又称叡山。建有日本天台宗的总本山延历寺。或称叡岳、叡峰、天台山、台岭、艮丘、北岭、地岭、鹫峰。此外,“比叡”一词在日文的汉字中亦可写成日枝、日吉、日得、比江、稗叡等。比叡山位于京都盆地的东北端,其东半部属于滋贺县大津市,西半部属京都市,横跨山城(今之京都府)和近江(滋贺县)两地。主峰叫做大比叡岳(八四八公尺)。其稍西侧有四明岳(八三八公尺),稍微偏北侧有释迦岳(七五○公尺)、水井山(七九四公尺)等山耸立。包括以上诸峰,幅员十多公里的山岳,称为比叡山脉。由大岳向东北方延伸的山上平坦地带建有延历寺,其寺域涵盖三塔十六谷。三塔是谓东塔、西塔、北塔(后称横川),依此三塔再予细分,则成十六谷。东塔有东、西、南、北、无动寺等五谷,西塔有东、南、北、南尾、北尾等五谷,横川(北塔)有兜率、华芳(香芳)、饭室、般若、戒心、解脱等六谷。各寺坊分别属于各谷,各谷又有谷堂,为该谷的中心。而各谷是受各塔的院内(东塔是一乘止观院、西塔是法华宝幢院、横川是首楞严院)管辖,再由院内合而成为一山。前山的日枝山,自古即被视为山岳信仰的对象,起先是祭祀大山咋神,到了天智天皇时代便改祀大物主神、大己贵神,所以尊称前者为小比叡神,后者为大比叡神。在奈良时代,又有藤原武智麻吕在山中开设禅院。其后,于七八五年(日本延历四年)传教大师(最澄)始在叡山结草庵,而于七八八年(延历七年)建立比叡山寺,此即后来的延历寺一乘止观院,即东塔的根本中堂。传教大师自八○六年(延历二十五年)获準开设天台宗后,虽遭奈良、东大寺为首的旧佛教势力所反对,亦不屈服,努力建立大乘戒坛。传教大师灭后经过一年,八二三年(弘仁十四年)获準举行剃度授戒仪式,并改寺号为延历寺。八二四年(天长元年)朝廷命传教大师弟子义真为天台座主,以后则由圆澄、安慧、慈觉、智证等传承。但自第二代的座主圆澄以后,叡山却急遽沦为真言一派。虽在院政时代拥有众多僧兵,号称鼎盛期,但在战国时代却遭到织田信长的火攻,根本中堂以及山上的堂舍、日吉社等皆付之一炬,一山濒临破灭。幸得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相助而复兴,重复旧观以迄于今。御书撰时抄(第二八二页)神国王书(第一六○一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