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毗昙宗
出自:《佛学大词典
》
又作毗昙学派、萨婆多宗、数论、数家。属于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亦为我国十三宗之一。南北朝时代,研习阿毗昙心论(法胜造,僧伽提婆等译)、杂阿毗昙心论(法救造,僧伽跋摩等译)等说一切有部(即萨婆多部)诸论之宗派;亦即讲究旧译论书之学派,以慧数或法数为基本,故又称数家、数论。
阿毗昙(梵abhidharma ),略称毗昙,意译为‘大法’,指可尊可赞之最究竟法,包含现象界之分析观察与超经验界之证悟。此类论书为诸种论书中最早传入我国者,据出三藏记集卷二载,后汉安世高时即译有阿毗昙五法行经、阿毗昙七法行经、阿毗昙九十八结经等,可见此类论书研习之早。至前秦末年(四世纪末),僧伽提婆、僧伽跋澄等相继自萨婆多部之重镇罽宾东来,传入阿毗昙诸论,尔后讲学日盛。僧伽提婆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二十卷(与新译发智论同本),僧伽跋澄译出杂鞞婆沙论十四卷及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道安更深究毗昙义趣,除作诸论之序外,并撰九十八结经进约通解一卷以弘宣毗昙。东晋隆安元年(397),提婆入建康(今南京)讲阿毗昙,众皆悦从,毗昙讲习之风由是渐开。后陆续译出杂阿毗昙心论,法显自中印度携回同论之梵本六千偈,于扬州(今江都)与佛陀跋陀罗共译为十三卷,伊叶波罗、求那跋摩、僧伽跋摩先后补译。北凉亦有道泰,历游西域,携回婆沙论之梵本十万偈,与浮陀跋摩共译,元嘉四年(427)始竟其业。
有关此等诸论之讲解,刘宋时,慧通住建康冶城寺,撰杂心毗昙等疏以述义旨;道乘、法业、成具等亦皆有所精通;僧伽跋摩之法孙惠集,梁时住南京招提寺,广究大毗婆沙、杂心、犍度等,于毗昙一部独步当时,每一开讲,听者辄逾千人,僧旻、法云均曾受其学,著有毗昙大义疏等。又北方之慧嵩(原西域高昌人),至东魏从智游学毗昙,后至彭城(今徐州)讲学,世称毗昙孔子。此外,僧渊、智林、道岳、道杰、慧休、灵裕等皆为一代之硕学。大抵而言,南北朝时期,江南多盛行成实之学,北方则偏重毗昙。其后,隋之志念、神素,唐之道基等亦时加讲述。毗昙研习之衰颓,盖自陈·真谛译出立世阿毗昙论十卷、四谛论四卷、俱舍释论二十二卷等,北齐那连提黎耶舍译出阿毗昙心论经六卷,唐玄奘译出发智论二十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俱舍论三十卷等,此等新论之研究骤然勃兴,而旧译诸论之习学则渐告不行,尤以俱舍论为中心之俱舍宗崛起后,此宗遂没其迹。
依据三论玄义之记载,阿毗昙计有六种,除如来自说之法相毗昙未传我国外,其余之舍利弗阿毗昙、迦旃延八犍度论、五百罗汉毗婆沙论、法胜阿毗昙心论、达摩多罗杂心论等皆先后东传至汉土。此外另有六分阿毗昙,然其中仅有‘众事分毗昙’曾传入我国,其余五分皆不见于中土。本宗教义,主要以说一切有部之教旨为基础,主张法体恒有、三世实有,并肯定诸法之多元存在。又分世间为有为法、无为法二类,解脱迷的世界之有为法,即可证得悟的世界之无为法。有为法包含十一种色法、六种心法、五十八种心所有法、十四种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则分为三种。此宗以六因四缘论诸法生起之相,故北魏慧光等称之为‘因缘宗’。[梁高僧传卷三、卷七、卷八、卷十一、出三藏记集卷五、卷十、卷十四、历代三宝纪卷三、卷四、卷七至卷十一、开元释教录卷三、卷六、卷二十](参阅‘说一切有部’5919)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