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
读音:[fa2]
做出违反某种规定的行为时,对行为者施予的处分。此时又依规定的内容、处罚主体,及处罚目的而有不同的处罚。所谓“某种规定”若属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则处予刑罚。不服从宗教上的教义时,其罚又有佛罚、神罚等之分。又虽不属于法律,但不遵从社会某种道德常识时,由众人所施予的精神或物质痛苦,亦视为一种处罚,此称私罚。例如逐出村庄等即是此类处分。又、处罚方式属于人为时,称人为罚。以自然结果而遭受痛苦时,则称自然罚。违反法律而受罚及逐出村庄等属于人为罚,宗教上的罚属于自然罚。以处罚目的而言,又有教导其所做行为必遭报应,及以教育为目的者,后者特别称为教育罚。于佛教是从因果报应的角度对罚有详细阐说。说有诽谤正法的恶果报。(1)譬喻品第三有云:“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法第二一一页)。(2)法师品第十云:“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同第三七八页)。(3)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云:“若复见受持是经典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有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眦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同第七二一页)。罚又有总罚、别罚、冥罚、显罚四种。总罚是整体所受的罚,别罚是分别遭受的罚;冥罚是冥冥之中所受的罚,显罚是明显遭受的罚。总罚是一般性,别罚是个别性;冥罚为内显,显罚是外显。云:“大田亲昌、长崎次郎兵卫之尉时纲、大进法师之落马等,岂非法华经罚之显示?罚有总罚、别罚、显罚、冥罚四种。日本国之大疫病、大饑荒、内乱、他国侵袭是总罚,疫病是冥罚。大田等是现罚、别罚”(第一二三七页),又云:“罚有四:总罚、别罚、冥罚、显罚也。为敌圣人,总罚达一国,甚至及于四天下、六欲天、四禅天…今、日本国之疫病是总罚,必是为敌于在国之圣人故”(第一二九九页)。诽谤及法华经行者的罪报,为诸罪中最重的罪,诽谤法华者必定堕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明示:“轻贱过去、现在之末法法华经行者之王臣万民,其始虽似无事,终必灭亡”(第一二三七页),告诫世人若耽溺于“其始虽似无事”的一时安乐,未来将尝到亡家、亡国的悲惨滋味。又面向御本尊的右上方书有“若恼乱者,头破七分”,左上方记载“有供养者,福过十号”。云:“又、御本尊书写之事,须奉如予所显。若不书日莲御判,天神地只,亦不为用。上行无边行、持国,净行安立行、毘沙门之间,可为书『若恼乱者,头破七分。有供养者,福过十号』”(第九○三页)。引用第四卷下之文教示:“妙乐云:『若恼乱者,头破七分。有供养者,福过十号』…国中疫病是头破七分也。以罚推德,我门人等是福过十号无疑者也”(第三六三页)。如上所述,诽谤三大秘法的御本尊者及赞歎不已者,其赏罚对照经论的道理、文证,十分明白。御书覆日女书其二(第一二九九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