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烦恼即菩提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fan2 nao3 ji2 pu2 ti2]
烦恼原本就与菩提为一体不二。烦恼转变为悟。与烦恼即般若、无明即法性、生死即涅槃、结业即解脱等共通的原理。妨碍悟的烦恼与悟,各各皆是同一真如所显,故视两者为相即的大乘至极法门。观众生品有云:“佛为增上慢人,说离婬、怒、癡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婬、怒、癡性即是解脱”(大正第十四卷第五四八页),第一卷、解诸法品(四谛品)第四云:“如是烦恼中有菩提,菩提中有烦恼”(同第十五卷第三九页),于更明示提婆达多即天王如来。第五卷下论述,佛果功德的真性(理)、观照(智)、资成(行),与烦恼、业、苦的三道为相即,并举例解释(同第三十三卷第七四四页)。同有云:“若有无明烦恼性相,即是智能观照性相。何者?以迷明故,起无明。若解无明,即是于明…当知,不离无明而有于明。如冰是水,如水是冰”(同第三十三卷第七四三页),将烦恼与菩提不二不离的关系比喻为水与冰。其次又云:“恶性相即善性相。由恶有善,离恶无善。翻于诸恶,即善资成”(同前),将竹比喻为恶、竹中之火为善,如由竹出火反而烧竹般,说明从恶中有缘而现善,反可破恶。又说,凡夫不觉知自己为佛的法身,而处在生死的苦中,但并非离苦而另有法身,若悟生死即法身,则充满苦恼的众生之身亦即是法身。尔前之圆等的二者相即,因无二乘作佛、久远实成,故非一念三千,不成真实的烦恼即菩提。御书一念三千法门(第四三五页)御义口传(第七四一、七五五、七六八、七八○页)覆四条金吾书其一(第一一六一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