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吠檀多学派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fei4 tan2 duo1 xue2 pai4]

印度正统婆罗门哲学的六学派(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Vedanta)是意味“吠陀的末章、极致”,即(Upanisad。奥义书)。鉆研的学派,称为吠檀多学派。于六派哲学中,与弥曼差(M1mamsa)学派是姊妹学派的关系。吠陀分成祭事部(karma-kanda)与知识部(jnana-kanda),考究前者,即祭典规定及意义者称弥曼差学派,考证后者教理者称吠檀多学派。吠檀多学派在六学派中,对印度社会影响最大,至今仍在印度思想上保持主流地位。此派根本圣典的纲要书(Brahma-sutra),据推断是完成于公元五世纪的前半叶左右,名叫巴达拉亚纳(Badarayana)的人物所作。是将当时有关针对所作的种种解释,及就形而上学的各项问题提出主张的各派学说,加以归纳整理、批判,再建立成一个体系的圣典。尤其是它的中枢思想,更与当时甚具影响力,主张纯粹精神(purusa)与根本物质(prakrti)二元论哲学的僧佉(数论)学派相抗衡并予驳斥,而阐扬一元论哲学,主张的中心主题“梵”(Brahman)才是宇宙唯一绝对的究极原因。梵具备有(sat)、睿智(cit)、欢喜(ananda)的特质,为宇宙、世界的根源。世界物质原因的梵,既是精神的主体,亦从事世界的创造(动力因),且其创造无非是梵的自我表现(质料因)。因此,现实世界的万有成为梵的一部分,人的个我(atman)亦同样成为梵的一部分。又说,人生最高目的的解脱,是藉由获得个我与梵为同一的明智而达成。由于的完成,奠定了以探索梵为目的的吠檀多学派异于其它学派的根本立场与性格。此后的学派发展,是由许多学者对此从事种种注释中进行。尤其是对于唯一实在的梵与多样现象世界究有何种关系,在二元论哲学的固有问题上,衍生了许多派系。其中,活跃于八世纪的商羯罗(Sankara),倡说梵以外的一切事物不过是虚妄(maya)的“不二一元论”(Advaita),对后世带来颇大影响。其它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有后来对印度教影响颇大的罗摩奴阇(Ramanuja)、摩陀伐(Madhva)、高达帕达(Gaudapada)等人。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