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
读音:[fo2 xing4]
佛的性分、本性。即一切众生所具备可得佛果之因的性分。佛是谓十界中的佛界,又是觉悟之义,即悟得真理,开启真智。性是不改之义,谓佛界的生命是本然具备,其存续为无始无终,且不因外在的影响而起变化。第二十七卷有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大正第十二卷第五二二页)。天台大师将此分立为三因佛性(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第十卷上云:“随喜一切法,悉有安乐性,皆一实相。随喜一切人,皆有三佛性。读诵经典,即了因性。皆行菩萨道,即缘因性。不敢轻慢而复深敬者,即正因性”(同第三十四卷第一四一页)。正因佛性是谓宇宙森罗万象本来具有的佛界生命本质;了因佛性是觉知正因佛性的智能作用;缘因佛性是缘于正境,以助了因佛性,开发正因佛性的作用。正因是相当于体,了、缘两因是用。成佛是谓三因佛性于一瞬的生命中同时具足,而显现法、报、应三身即一的佛身。同又云:“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亘本当。缘了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也。果性、果果性,定当得之”(同第三十四卷第一四○页),说述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果佛性、果果佛性的五佛性。亦说有五佛性(正性、因性、因因性、果性、果果性),此外尚有二佛性(佛性论所说的性得佛性、修得佛性)、三佛性、四佛性、十佛性的不同论说。关于尔前诸经所说的佛性,有云:“藏通二教不见佛性之论述,但菩萨之发心云佛性。别圆二教,论众生之佛性,但别教之意,不论二乘之佛性。尔前圆教,附于别教,不见二乘佛性之论述。此等皆为粗法也”(第四二二页),又云:“通藏二教,不谈六道凡夫本有佛性,但谈各依修行而始得遂声闻、缘觉、菩萨、佛等”(第四一五页)。进入,则说:“总之,十界众生,觉圆一法”(第四一九页),教示十界众生含二乘皆有佛性,恶人、善人、有智、无智、有戒、无戒、男子、女子等的四趣八部,悉已受成佛的记别。佛法又说,非情(草木、石等)亦具佛性。云:“一草一木、一砾一尘,各一佛性,各一因果,具足缘了”(大正第四十六卷第七八四页),日莲大圣人在明示:“春之时来,值风雨之缘,无心草木,皆悉萌生,华荣叶茂,是值世之气色也。秋之时至,值月光之缘,草木皆悉结实成熟,养育一切有情,延益寿命,长养以终,显成佛之德用”(第六○○页)。此是指草木不改本位的成佛,草木、国土的变化就是大宇宙的生命自体,为一念三千的当体,具有佛性之意。配立于法报应三身时,草木本身就是本觉的法身,不违时节而开花结果的智能是本觉的报身,养育有情的慈悲是本觉的应身。故谓草木本身即是本觉的三身如来,明示非情的佛性存在,而说不改本位的成佛。教示:“其观门之难信难解者,百界千如一念三千,非情上之色心二法、十如是,是也”(第二五七页),阐明非情的成佛在妙法中亦具甚深意义。又教示:“定法华经是心法,印之于三十一相木绘之像,则木绘二象是全体生身之佛。云草木成佛者此也”(第四九○页)。御书开目抄(第二三八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