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
读音:[fu2 er3 tai4]
Voltaire,一六九四年~一七七八年。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本名是佛朗索瓦?玛丽?阿鲁埃(Francois Marie Arouet)。出生在巴黎一位公证人的家庭。幼少时,从耶稣教士派的教师们接受古典文学与自由思想的洗礼,早年即已志向文学。一七一七年因批判君主专制而被监禁在巴士底监狱,出狱后,为免遭受笔祸,易名伏尔泰。翌年,公演一出他在狱中写成的悲剧,抨击基督教及僧侣的腐败堕落,获得史无前例的成功,连续演出四十五次。从一七二六年起的大约三年间,旅居英国,对当地的民主主义制度及洛克(John Locke,一六三二年~一七○四年)、牛顿(Isaac New-ton,一六四二年~一七二七年)等的思想深起共鸣。一七三四年、发行一本赞扬英国政治制度,而暗批法国政治的,该书遭到查禁处分。从一七五○年起的大约三年间,与颇负盛名的启蒙君主、普鲁士的腓德烈二世交情甚笃。在这期间,相继执笔历史书、世界文明史、哲学小说(Candide)。一七六○年起,移居瑞士,并且发表一连串的匿名信,谴责旧政体及教会。同时为卡拉斯事件(一七六二年)及拉巴尔事件(一七六六年)中,因种族偏见而受害的人士,展开平反运动。这项活动的成果是以(一七六三年)及(一七六四年)呈现出来。一七七八年、重返阔别二十八载的巴黎,四个月后逝世。伏尔泰是位代表法国启蒙主义的思想家,毕生秉持人类的理性,奉献给人道主义的言论活动。他从洛克吸取经验论、自牛顿学到自然科学的认识,而提倡理神论,针对天主教的宗教不宽容,鼓吹信仰自由。但他自己未必是个无神论者,虽然承认上帝是以世界秩序的创造者而存在,却否定人格神,指出的矛盾之处,其思想在罗马天主教看来,不折不扣是个异端分子。然而,他诉求人性自由与尊严的言论,却超越国界与阶级,从欧洲各国的君主到民众之间,在广大的阶层唤起了同感,所以十八世纪甚至被称为“伏尔泰时代”。又与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一七一二年~一七七八年)、孟德斯鸠(Michel E. de Montaigne,一五三三年~一五九二年)一同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支柱,扮演了一个重大角色。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