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观念论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guan1 nian4 lun4]

认为世界或事物的存在状态是受观念(idea)所规范的一种见解。英语是谓idealism,又译理想主义。与主张事物是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实在论(realism)对立。观念一词在柏拉图哲学是指“idea”,即超感官且永恒的一种存在。认为idea具有所谓感官世界中的事物本体的意涵,感官事物即是以idea的模样而存在。此种观点从古代西腊,一直沿用至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但在近世的认识论里,观念逐渐被视为意识内的表象,而被当作是“心像”的同义词。笛卡儿(Rene Descartes,一五九六年~一六五○年)区分观念,提出所谓心自外界接收的外来观念、心本身所创造出来的观念,以及心本来所具备的天赋观念等的划分。英国的洛克(John Locke,一六三二年~一七○四年)否定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认为观念是由经验烙印在一张白纸似的心中。至于洛克,则是区别由感官或反省直接产生的单纯观念、及其结合分离所形成的复合观念。洛克此种观念的见解是在批判笛卡儿仍残留的观念实体性。进而,伯克利(George Berkeley,一六八五年~一七五三年)更彻底阐扬洛克的见解,否定物质可脱离知觉的心而存在,主张“存在即是被知觉”,到达所谓主观观念论的立场。德国的康德(Immanue1 Kant,一七二四年~一八○四年)主张,“物自体”并非我们所能得知的,使现象能够产生者全靠物自体,表明先验观念论的立场。康德是采用“理念Idea”一词当作理性进行推理时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又使用“表象Vorstellung”一词当作相当于认识论的观念。康德哲学原本是一种的二元论立场,将它推入一元论的,则是始自费希特(Johann G. Fichte,一七六二年~一八一四年)的德国观念论。尤其是黑格尔(Georg W. F. Hegel,一七七○年~一八三一年),将世界视为绝对精神的自我展开,试图超越近代哲学的主客观对立,故其立场堪称绝对的观念论。但、新康德派批判黑格尔的此种观念论,是倒返康德所批判独断论的形而上学,故主张回归康德,提倡批判的观念论。到了十九世纪,由于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一八○四年~一八七二年)、马克思(Karl Marx,一八一八年~一八八三年)等人的唯物论出现,观念论批判蔚为风行,“观念论”一词逐渐被用来批判所谓“不着边际、空想式的思想”之意。但此为唯物论特有的用法,未必一概适用于整个观念论。反倒有人主张思想一般亦是观念论。在印度思想中,从所谓心的状态控制外界的观点而言,则带有一般观念论的倾向。早期佛教经典之一的(Dhammapada)开宗明义说:“事物是源于心,心为主,由心所造出”,又于大乘佛教经典的有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此等可说是在表明唯心论以及观念论的立场。在佛教的发展上,批判阿毘达磨(abhidharma)哲学的实在论而形成的唯识论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心识的反映而已,识以外不存在任何实体。但是唯识的识,并非与外界对立、孤立的心,反而可视为外界亦涵盖在内的整体,故、唯识论亦可说是站在大乘空的立场,属于观念论。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