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观音信仰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guan1 yin1 xin4 yang3]
兴起于印度,而由中国、日本承袭、发展出来,崇奉观世音菩萨的一种信仰。依玄奘的第三卷(大正第五十一卷第八八三页)所载,印度、西域各地皆立有观音像,观音信仰曾繁盛一时。中国是在三世纪以后,译出时,由于其中的普门品说有观世音菩萨救济众生,施予利益,因而在现世利益的标榜下,遂为民间普遍信奉。第六十八卷(同第十卷第三六六页)是说观音的住处在印度的补陀落山,但在中国是以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为其住处,奉为观音信仰圣地。日本的观音信仰是始自飞鸟、白凤时代,因圣德太子尊崇观音而兴盛。以祈求死者的冥福为目的,但自奈良时代以后,却演变为标榜现世利益的信仰。于平安时代,密教部的观音经典传入后,举行镇护国家为目的的观音修法。自平安末期起,才将纪伊熊野的那智山比拟为补陀落山,奉为观音菩萨的住处,盛行参拜。又有从此地出航,在海上沈没,而指向净土的习俗兴起。其后,更掀起以熊野为中心,将西国三十三处奉为观音灵场(祭拜观音的圣地)的朝圣之风,至中世纪后叶,一般民间亦盛行此风。而在秩父(三十四处)、东(三十三处)亦设置观音灵场,以迄于今。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