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
读音:[jia4 zhi2 lun4]
(1)一般意义。“价值”一词带有学术意义而被开始使用,是源自十八世纪后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一七二三年~一七九○年)在经济学上的探讨,其中是用作表示使用者便利性的使用价值,及市场上与其它商品的交换比率,而作表示的交换价值之意。价值论后来在马克思经济学及奥地利边际效益理论等方面,亦被视为主要探讨的问题。产业革命以后的经济发展亦对哲学造成影响,从十九世纪后叶起,在德国的新康德学派,形成一种将传统哲学领域的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统一采用“价值”一词的价值哲学。其代表性的哲学家?温德尔班德(Wilhelm Windelband,一八四八年~一九一五年)提倡所谓真、善、美、圣的普遍价值研究,又有李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一八六三年~一九三六年)指出,其普遍价值是在学问、道德、法律、艺术、宗教的所谓文化行为当中予以实现,而形成文化价值。此新康德学派的价值哲学之外,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一八四四年~一九○○年)的价值转换思想?虚无主义,在广义上亦可视为价值哲学。至于现象学派?谢勒(Max Scheler,一八七四年~一九二八年)的价值伦理学,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一八五九年~一九五二年)的工具主义认识论,亦可称为广义的价值哲学。牧口常三郎的价值论。日本是在大正时代盛行新康德学派的哲学,尤其是长年师事李凯尔特的左右田喜一郎(一八八一年~一九二七年),从经济哲学至文化哲学,广泛展开议论,对马克思主义不感满足的知识份子影响颇大。左右田氏的议论特色,是在德国新康德学派的价值哲学上,针对其偏重超越性、理想性的价值概念,而在经济学上,将其着重经验价值概念列入考虑,试图统合两者的经验价值概念。牧口氏则是经验主义倾向浓厚的人物,一方面利用左右田氏的经验价值概念,同时将自己的教育哲学形成一门价值论。牧口氏于第一册置教育之目的于儿童将来的幸福生活,于第二册的是将幸福的内涵定义为获得价值,并举出值得追求的价值为美、利、善。于温德尔班德是提倡真、善、美、圣为理想的价值,牧口氏主张真理的探讨在获取知识以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意义上则是一种手段,其本身并非目的,故将真从目的上的价值予以排除。此一见解与杜威的工具主义认识论不谋而合。又在温德尔班德看来,利的价值虽是生存上所必须的价值,却非可以当作目的而值得追求的一种价值,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但、牧口氏对于挣扎在生活困苦的社会阶层的儿童有过教育经验,故主张应重视利的价值,以取得某种程度的生活水平。相对于新康德学派的价值哲学在这方面是受到知识份子的支持,牧口氏则可说是对于贫苦社会阶层的需求提供一个更能对应的价值观。但是,牧口氏虽重视个人价值的利,同时亦主张它必须与公益,即社会价值的善保持和谐。此一私权与公益和谐的思想,于战争时期,军事政权施行思想箝制的意识形态,即所谓灭私奉公的观点,形成正面的否定。最后,温德尔班德虽主张圣的宗教价值是究极性、涵盖性的价值,但、牧口氏仍对宗教价值的独特性持否定态度,主张宗教若亦不能带来个人的利与社会的善,则无其价值。此一观点促成研究宗教价值的发展,藉由各个宗教给予个人与社会的价值量,而对各个宗教的彼此优劣进行研究。牧口氏于一九二八年(日本昭和三年)左右,归依日莲大圣人的佛法以来,毕生认真从事宗教实践,以此价值论为佛法初门,将日莲大圣人的教义普及于一般大众。因此,晚年时期的牧口学说不仅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发展成有利于一般大众的生活指导原理。晚年所发表的论文有:、、等,从中可见更广泛的理论阐述。牧口会长的爱徒?户田城圣第二任会长,早年即已承继作者思想,尝思应将恩师的学说再予问世,而依据原书所未收录的各篇论文,进行修订增补,于一九五三年,作者十周年忌辰时(昭和二十八年)出版。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