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jie2]

梵语kalpa的译音,又写做劫波、劫跛、劫簸等,意译为分别时节、大时、长时、时等。谓难于衡量的长远时间单位。第一百三十五卷有云:“以劫是分别时,分中极,故得总名”(大正第二十七卷第七○○页)。其时间的长度,是透过各种譬喻予以说明。第五卷(同第二十五卷第一○○页)说有天人,每百年一次,以细软衣,拂拭四千里四方的石山,纵然石山磨耗净尽,劫仍不尽(拂石劫之譬)。又以芥子填满四千里四方的大城,每百年一次,取出一粒,虽取尽,劫仍不尽(芥子劫之譬)。此外,尚有将大千世界的草木,悉皆切成一寸的筹,每百年取一筹,全部取尽时为一劫的草木劫;在四十里宽的恒河中,埋尽细沙,每百年一次,取出一粒,取尽时为一劫的沙细劫;将大千世界碎成微尘,每百年一次,取出一尘,取尽时为一劫的碎尘劫等。又、世界成立(成)后,经继续(住)、破坏(坏),至下次成立(空)为止的过程称为四劫(成、住、坏、空),四劫的期间称为一大劫。成住坏空的四劫各由二十中(小)劫而成。依第十二卷(同第二十九卷第六三页),人寿从十岁至八万岁间,渐次(后来解释为每百年一岁)增加或减少的期间,称为一增或一减,一增一减的增减劫为一中劫,一增或一减为一小劫。亦有对此而主张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之说。于第二卷(同第三十卷第二八五页),住劫的二十中(小)劫,皆为增减劫。但在第十二卷(同第二十九卷第六三页)则认为,其中最初的中劫,只是由无量岁递减至十岁的减劫,最后的中劫,只是由十岁渐增至八万岁的增劫(与增减劫同长)。此虽是以住劫的人寿增减为基準而作分别,但亦适用于无人寿增减的成劫、坏劫、空劫。据称,住劫的二十中(小)劫,又各有小三灾(穀贵、兵革、疫病),坏劫则有大三灾(火灾、水灾、风灾)发生。御书报恩抄(第三三一页)显谤法抄(第四六七页)致松野函其一(第一四五二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行机(天台国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仰安(澧州灵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宝印(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讳才(潭州上封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妙普(华亭青龙庵)[《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应端(潭州法轮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道震(隆兴府黄龙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法一(天台山万年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普交(庆元府天童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道旻(江州圆通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瑞仙(绍兴慈氏院)[《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天游(隆兴府云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法因(平江府觉海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蕴能(眉州中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宗显(成都府信相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法常(嘉兴报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智策(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道枢(临安府灵隐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海慧(上京大储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有权(常州华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德升(南康军云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自圆(南康军云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彦充(临安府净慈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真慈(婺州智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安永(福州鼓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昙密(临安府净慈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咸杰(明州天童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祖先(夔州卧龙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崇岳(临安府灵隐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师范(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