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孔子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kong3 zi3]

公元前五五一年~前四七九年。生殁年也有异说。中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儒家始祖。名丘,字仲尼。父叔梁纥,母颜征在。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之山东省曲阜县)。幼时父母早逝,贫苦中致力求学。学习鲁国流传的周代古籍、等,及贵族教养的礼乐,被称为鲁国贤者。孔子起初是鲁国的小官吏,其后渐受器重而担任大司寇,政绩卓着。当时鲁国的王族势力衰微,由李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公独揽国政。孔子协助鲁哀公,想要排除三族的势力却告失败,而于公元前四九六年,五十六岁时逃亡国外,周游列国,终未见用;公元前四八二年,七十岁时归返鲁国后,专心于培育弟子与著述。晚年时,其五十岁的儿子鲤及高徒颜回、子路相继亡故,培育弟子约三千人,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而于七十四岁时逝世。记载孔子言行的有二十篇,是由弟子及门下将孔子的片言只语集录而成。孔子的学说是以发扬创始周制的周公之道为目标,撷取先贤遗训,强调其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又沿袭周公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形式,主张理性主义与道德的合谐,故其启蒙主义具有极大的规范作用。孔子最重视“仁”德,仁是指有人性、有品德、爱人之意。孔子并非只凭思辨在论议上阐析人的品德,而是认为应透过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实践予以阐扬出来。欲主张自己的立场时,先要认同他人也可主张其立场,然后才主张自己立场,仁即是身为此种社会一分子的自觉,而此种社会自觉又是在现实与历史的规范中予以实现。所以,“仁”首先是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孝”德。孔子死后,其众多弟子分赴各地弘扬先师的学说,汉武帝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国教,孔子遂受尊崇为至圣先师,以迄于清末、中华民国。由毛泽东时期的文化大革命中,所曾一度叫嚣的“批孔”可见,孔子的影响依然深远。且不仅中国,朝鲜、日本等东南亚各国也受其影响至大。御书致乙女函(第一二六七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