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理性主义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li3 xing4 zhu3 yi4]

在知识的源泉上,重视理性更甚于感官经验的一种论点。柏拉图(Plato,公元前约四二八年~前约三四八年)重视理性可以掌握的经常性、永恒性的知识(episteme),更甚于感官所能掌握的可变性、一时性的臆见(doxa),此亦可视为理性论的立场。在哲学史上,十七世纪的笛卡儿(Rene Descartes,一五九六年~一六五○年)、斯宾诺莎(Benedict de Spinoza,一六三二年~一六七七年)、莱布尼兹(Gottfried W. Leibniz,一六四六年~一七一六年)等人相继提倡的大陆理性论,被视为理性论的典型。笛卡儿是依据方法上的怀疑,而对源自感官经验的知识产生怀疑,并基于不可怀疑的真理,找出“我思故我在”,而以此我为精神的实体。更主张“可以明晰判明而得知者方为真”的一项明晰判明知的规则,此项规则指出理性在知识上的优越地位。进而,笛卡儿又提倡自我的观念或神的观念是内心与生俱备的一种观念,并非凭后天的经验所获得的观念。其次,斯宾诺莎是以欧几里德(Euclid,前约三三○年~前约二九○年)的几何学为学问的模型,试图以几何学的方法证明由绝对无限实体的神衍生出精神现象与自然现象的二种样态,如此重视几何学被视为理性论的特色之一。至于莱布尼兹是以不可识别者同一律、充足理由律、连续律等的少数原理,说明构成宇宙的个别实体,及各种单子(monade)的预定调和,此亦是重视理性甚于感官经验的一种立场。还有十八世纪的狄德罗(Denis Diderot,一七一三年~一七八四年)、达朗伯(Jean Le R. d,Alembert,一七一七年~一七八三年)等被称为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思想家,以及继莱布尼兹之后,如沃尔夫(Christian Wolff,一六七九年~一七五四年)般的德国启蒙思想家,亦可视为理性论者,但他们并非基于认识论上重视理性更甚于感官经验的所谓问题意识,而是着眼于可凭理性控制人类的生活,使人类进步到更好的方向,而强调理性的功用。到了十九世纪,由黑格尔(Georg W. F. Hegel,一七七○年~一八三一年)将理性论与观念论结合,阐扬德国观念论。黑格尔不单是把理性当作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更认为理性的事物是现实的,反之,现实的事物亦是理性的,主张理性与现实的同一性,提倡心灵要素的主观理性与事物构成原理的客观理性是绝对相同。然而,这种的德国观念论虽重视理性,却与重视理性的同时亦指出其理性界限的康德(Immanuel Kant,一七二四年~一八○四年)不同,应视为凭借想象力的一种理性的恣意表现,因此已经不是理性主义,而往往被视为重视想象力及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