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仓佛教
读音:[lian2 cang1 fo2 jiao4]
谓日本平安末期至鎌仓时代,相继兴起的一连串佛教改革运动。一般是泛称,列入净土信仰系谱的法然及其弟子亲鸾与一遍、禅宗的荣西与道元、以天台宗为基盘而建构崭新信仰体系的日莲大圣人等佛法的概念。有时亦将上述佛法称为“新佛教”,而将沿袭平安八宗传统并试图改革的法相宗贞庆、华严宗高辨、律宗叡尊与忍性(良观)等的佛法界定为“旧佛教”,新旧两佛教并称鎌仓佛教。从平安后期起,大寺院的世俗化相当显着。在皇室及摄关家的子弟相继入寺的状况下,座主及寺内的僧职逐渐被视为名誉与权势的表征。同时从平安时代后期起,随着寺院大量拥有庄园,领主的色彩日益浓厚,寺院内部因土地利益而发生的抗争及寺院之间的纠纷,几乎已呈家常便饭。在接连不断的纷争中,学问及修行被视为次要,手腕高明的恶僧(僧兵)在寺内的地位急遽窜升。原本应与世间价值观毫无瓜葛的寺院,如今却沦为明争暗斗的场所,成天为了比俗世间更世俗层次的问题而争斗不休。当时又正值末法思想滥觞的时代。怠忽修学、逞强好斗的此种大寺院的真貌,看在接受末法思想的世人眼里,十足反映出经典所说的“法灭”情景。其结果,从院政时期起(一一八六年~),对传统佛教失望,转而追求新救济之道的部分僧侣间,脱离沾满世俗污垢的寺院,另觅更閑静之地,专注于学问及修行的风潮开始盛行。此称“双重出家”、“遁世”的行为。遁世僧一般称为“圣僧”,其住处被取名“别处”。于远离人烟处从事难行苦行者、在静谧处专注于学问者、寻求与民众更积极的互动关系者,遁世僧的型态形形色色。总之,离开俗化、喧嚣的大寺院,在各自立场去追求佛道理想的风潮,从院政时期起,形成一股难以阻挡的时代趋势。以所谓“鎌仓佛教”祖师而闻名的人物中,多半在广义上亦与此遁世僧的系谱有所关连。法然及其弟子亲鸾,以及荣西、道元、日莲大圣人,皆是自幼即已在比叡山延历寺修学。他们在此处汲取当时最高水平的学问,然后对其学问内容及寺内真貌起疑,而离开此处,自行摸索独自的信仰体系。被视为鎌仓佛教首位祖师的法然,自幼丧父,而入比叡山。法然在比叡山黑谷经历二十五年生活所确立的思想,后来在其所著,成为阐述所谓“选择本愿念佛说”的论理。追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净土信仰,是从空也、源信出现的十世纪,才蔚为流行。不过,平安时代的净土信仰里,追求往生极乐并非仅止于念佛而已,还认为必须尽可能多累积种种的修行。对此,法然主张只要口称念佛(称名念佛),谁皆可平等往生极乐。法然认为,称名念佛并非众生觉得适合自己即可选择,而是佛为救济末法众生才予选取出来的“选择本愿念佛”,故实践此行,万人皆可平等蒙得救济。更彻底奉行法然的选择主义,强调本愿念佛才是遗留末法之世,唯一救济之道的,即其弟子亲鸾。他在另一方面,又批判不能自觉自身为恶人的大寺院学僧为伪善者。即所谓的“恶人正机说”。此外,以舞蹈念佛及游行而知名的时宗之祖?一遍,亦是名列法然法脉的人物。与念佛齐名的鎌仓佛教另一支是禅。九世纪废止“遣唐使”之后,基于巡礼而个人前赴中国的僧侣反而增加。入宋巡礼的盛行,使得中国佛教界的动向相死机敏的传入日本。中国在进入宋代后,禅相当兴盛,经由入宋僧之手而开始被移入日本。最早将禅的正式教义携入日本的是荣西。具有两度入宋经验的荣西,在天台山自虚庵怀敞蒙受临济宗黄龙派的印可。返日后,荣西得北条政子等的归依,于鎌仓建立寿福寺、于京都建立建仁寺。其主要著作有。相对于荣西的临济宗,从中国传入曹洞宗的是道元。曾追随荣西弟子?明全修学的道元入宋,在天童山景德寺得长翁如净付法。返日后,在深草开创兴正寺,不久进入越前的永平寺,对自己及弟子课以严厉的修行生活。以此地说法为主所编成的书籍,即其代表作。此外,被视为新佛教祖师的是日莲大圣人。对照其它祖师,大圣人的特色在于救济并非只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而必须经由改造社会、在此世建立理想社会,以肉眼可见的型态达成。始终以在现实世界建立佛国土∥净土为目标的这点,日莲大圣人的立场与倡说应断绝在此世获得救济的念头而祈愿死后往生的法然、亲鸾等念佛者,以及在个人内心层次追求了悟的荣西、道元等禅僧,截然不同。以上列举的祖师,都是批判怠忽修学与救济民众的使命,只顾自己利益而争斗不休的传统佛教,展开其改革者的步伐。因此,各人的思想内涵虽异,其信仰仍可见几个共通点。例如、主张自己的信仰是谁都可以实践的“易行”,即其具代表性者。在“易行”的前提下,他们主张救济不需难解且繁琐的修行,只要所谓念佛或题目、坐禅等经过“选择”的唯一行,即已足够。又在所谓“在家中心主义”、“救济恶人”、“救济女性”、“佛法优于王法”等方面,亦可看出新佛教共通的特色。如上所述,鎌仓时代尚有被称为“旧佛教”,名列传统佛教系谱的门派。其代表人物有高辨。高辨起初是在东大寺学习华严教学,不久离开此地,开创高山寺,专注于纯粹修行的生活。高辨亦是不满传统佛教的现状,而凭自己的方法去追求真正救济之道。但他所到达的境地,结果却与新佛教呈对比。高辨着、,批判法然的。其论点涉及甚广,最重要的一点是主张,法然的选择本愿念佛说不能给众人带来平等的救济。高辨是站在众人能力形形色色的前提,认为人如果只能凭称名念佛才得往生,则不适合念佛的众人岂非遭封闭救济之道。有个性的众生通通拾取,悉予救济,必须对癥下药,故不可欠缺种种类型的教义。虽然同样是脱离既成教团而追求理想,二人之间却隔着一道鸿沟。究应认为末法愚昧众生所适合的只剩下一行,否定其它教行而劝导实践此一行(选择主义);抑或以具有各种资质的众人存在为前提,肯定因应能力的各种救济之道(融合主义)呢?此不仅是法然与高辨的问题,亦是鎌仓时代划分新佛教与旧佛教的分界点。而此完全是由于否定既存佛教而树立新的信仰体系,或是在肯定传统佛教的同时而以因应时代的形态加以实践的所谓基本立场不同所致。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