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马丁路德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ma3 ding1 lu4 de2]

Martin Luther,一四八三年~一五四六年。十六世纪初叶的宗教改革领袖。开创新教诞生的契机。出生于德国萨克逊地区的矿工家庭。一五○一年就读埃尔富特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父亲一心期望他成为律师,他却进入修道院。造成此种转变的原因,据说是他在一五○五年探视双亲的归途,遭遇雷电交加的暴风雨袭击,经历死亡的恐怖,而发誓“只要救我一命,我一定当修士”的缘故。一五一二年取得神学博士学位,随即担任维滕贝格大学教授,毕生从事该项教职。他虽埋首致力于研究与讲课,却对自己能否得到救赎的一个信仰上的根本问题深感困恼。这股不安并未因为教会制定的义务及修行而稍有消除。在这种苦恼当中,马丁路德获得一个确信,那就是人并非由于行为而是凭借信仰才能蒙得上帝的恩宠。这项体验是在设有尖塔的大学研究室里获得,所以又称为“塔中体验”。马丁路德于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针对教皇利奥十世(Leo X PopE,一四七五年~一五二一年)为了改建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大肆贩售赎罪券之举,在维滕贝格城的教会门口张贴了。由于这不单是纠弹教会的腐败,更从教义的根本重新探讨教会应有的风范,因而唤起德国境内的热烈回响。马丁路德本身最初并无意与教会决裂,但在一五一九年的莱比锡讨论会上否定教皇的权威与无谬性,一五二○年撰述宗教改革的三大文件后,与教会的对立已昭然若揭。他的教义是以只奉为唯一权威的圣经主义、唯依信仰才能蒙得上帝恩宠的信仰主义,及否定阶级制度的万人祭司主义为其特色。他在一五二一年被教皇开除教籍,沃尔姆斯国会亦通过禁止在帝国内散播马丁路德的教义。但、马丁路德受到萨克逊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一四六三年~一五二五年)的庇护,而在其领地内将译成德文(即所谓的马丁路德版圣经)。在马丁路德思想迅速蔓延的同时,亦出现从事破坏活动的团体,基于恢复秩序的需要,他又重返维滕贝格,再度展开讲道。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五二四年~一五二五年)期间,曾要求诸侯以武力镇压农民的暴动,亦使得他失去民众的爱戴。马丁路德又废除个人弥撒及断食等天主教的实践,他本身亦中止修士的生活,于一五二四年与原为修女的凯莎林范波拉(Kather-ina Von Bora,一四九九年~一五五二年)结婚。其后,与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一四六六年~一五三六年)就自由意志起争论,而着(一五二五年),又与慈运理(Huldreich Zwingli,一四八四年~一五三一年)争论有关圣餐的本质。在路德派的德国诸侯支持下,新教逐渐扩张势力。一五四六年,他在旅途中的艾斯莱本(Eisleben)去世。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