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三北七
读音:[nan2 san1 bei3 qi1]
中国南北朝时代(四四○年~五八九年)的佛教宗派有十派,即长江流域的南地三师与黄河流域的北地七师。云:“说南三北七,佛法分十流。所谓南有三时、四时、五时,北有五时、半满、四宗、五宗、六宗、二宗之大乘、一音等,各立自义,边执水火”(第二八○页)。南三是:虎丘山、岌法师的三时教。宗爱法师的四时教。矅定林寺的僧柔、慧次,及道场寺、慧观法师的五时教。上述南三时、四时、五时等的诸派,皆立顿、渐、不定的三教。“顿”是谓,“渐”是鹿苑的至、,“不定”是、等的诸经。其中的渐教又有三师的异义。寗三时教是谓:(1)有相教,即阿含。(2)无相教,即般若、方等、法华。(3)常住教,即。四时教是由前述三时教的无相教中,另开出法华,名万善同归教。鎅五时教是前述四时教的无相教中,另开出净名等的,名为抑扬教。但是,虽分此三时、四时、五时,其共同点皆是视法华劣于涅槃。北七是:北地(地论)师的五时教。菩提流支的半满二教。矅光统(慧光)法师的四宗教。有师(护身寺的自轨)的五宗教。馤有人(耆阇寺的安凛)的六宗教。朂北地禅师的二种大乘教。北地禅师的一音教。上述北五时、半满、四宗、五宗、六宗、二种大乘教、一音教等的各派是衍生于北地。寗五时是南师五时中的三教,加上无相教与人天教。半满是从释尊成道至十二年的阿含为半字教,十二年以后为满字教。半满是大乘与小乘的区别。鎅四宗是分为:(1)因缘宗(毘昙)、(2)假名宗(成实)、(3)诳相宗(般若、三论)、(4)常宗(涅槃、华严等)。畍五宗是前述四宗之外,再立法界宗(华严)。畊六宗是前述四宗之外,再加真宗(法华)、圆宗(大集)的二宗而为六宗。畧二种大乘教是将大乘分为有相、无相二种。有相是华严、璎珞、大品般若等,无相是楞伽、思益等。畮一音教是谓释尊一代圣教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唯是一音教。天台大师在第十卷上,破折南三北七的邪义,立五时八教,以一代圣教中,第一、第二、第三,宣扬释尊出世本怀的之正义。御书观心本尊抄(第二六三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