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牛头决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niu2 tou2 jue2]

即。又称。一卷(传第五卷第四九页)。据称是日本传教大师撰。相传于八○四年(日本延历二十三年)九月,传教大师入唐时,由修禅寺的道邃和尚亲授口决的秘法,而于八○五年(延历二十四年)二月著述。其序载有:“穷智者内证,如牛头法门”(同前)。由如下的十法门构成:(1)镜像圆融。其中有云:“体喻为三重,一迷中隔历镜像,二悟中圆融镜像,三圆超铜位镜像”(同第五○页),以镜为例,说明三谛。(2)十界互具。“言十界始终,佛界心镜中,具九界性,心遍万法。是故,一一法界,具九法界性…故、一大圆融之教者,佛界心镜中,具三千性相。三千是千如百界之法门也。千如百界之法门者,从佛界心起”(同第五四页),以此阐明十界互具。(3)佛界不增。内载:“夫于常位,有三重义。体、相、用是也…如来本不性,云相常住…照察诸法不变,名为佛性”(同第五六页),说示生命的永恒性。(4)俗谛常住。内载:“夫三谛者,天然性德。中谛统一切法,真谛泯一切法,俗谛立一切法。举一即三,非是前后”(同第五八页),说明三惑是因迷于三谛而引起。蕌三惑顿断。内载:“伏以生死二法,一心妙用,有无二道,本觉真德…本有无作生死,无始无终,而常住也”(同第五九页)。分段不舍。其中有云:“窃以因果,是凡迷是非。真如界内,人草无殊。譬不知水即冰,冰外觅水,是则凡心。点冰即水,是即圣心”(同第六○页),说明凡圣的异同。珯烦恼菩提。其中载有:“夫以心性者诸法也,诸法者三谛也,一谛非三、非一、非寂、非照,而寂而照宛然。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然烦恼菩提,是我一心之名也”(同前),解说烦恼即菩提的意义。况无明即明。内载:“寻如来一代正说,唯唯无明,不出法海。说无明为三,谓:一明无明,二闇无明,三空无明”(同第六二页),说示无明、法性本来同一。生死涅槃。其中有云:“生死二法,一心妙用,有无二道,圆融真德…一切诸佛,不离生死,而离生死;不取涅槃,而得涅槃。道法共绝,常乐我净;三界众生,依生死见,沈没六道。欲断生死,不出生死。欲取涅槃,不得涅槃。无作生死,本无始终;圆理有无,非常非断。汝能观之,不恐生死。生死本乐,人迷观苦。速除此见,当至佛地”(同第六四页)。即身成佛。如其中所述:“心能含万法,亦名具足道。虽能遍诸法,体相本清净,显妙法莲华。指凡夫一念,为如来藏理”(同第六五页),是说明凡身具有佛界。以上皆是由种种角度,阐论三谛圆融、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生死二法。最后在结论中指出是即身成佛的最直道:“于诸教中,不说直道,唯此经中,即身成佛”(同第六六页)。富要十寿量品谈义(第一六二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法朗(宋高昌)[《高僧传》卷十] , 邵硕(宋岷山通云寺)[《高僧传》卷十] , 慧安(宋江陵琵琶寺)[《高僧传》卷十] , 法匮(齐京师枳园寺沙弥)[《高僧传》卷十] , 僧慧(齐荆州)[《高僧传》卷十] , 慧通(齐寿春)[《高僧传》卷十] , 保志(梁京师)[《高僧传》卷十] , 僧显(晋江左)[《高僧传》卷十一] , 帛僧光(晋剡隐岳山)[《高僧传》卷十一] , 昙猷(晋始丰赤城山)[《高僧传》卷十一] , 慧嵬(晋长安)[《高僧传》卷十一] , 贤护(晋广汉阎兴寺)[《高僧传》卷十一] , 支昙兰(晋始丰赤城山)[《高僧传》卷十一] , 法绪(晋蜀石室山)[《高僧传》卷十一] , 僧周(宋长安寒山)[《高僧传》卷十一] , 慧通(宋长安太后寺)[《高僧传》卷十一] , 净度(宋余杭)[《高僧传》卷十一] , 僧从(宋始丰瀑布山)[《高僧传》卷十一] , 法成(宋广汉)[《高僧传》卷十一] , 慧览(宋京师中兴寺)[《高僧传》卷十一] , 法期(宋荆州长沙寺)[《高僧传》卷十一] , 道法(宋成都)[《高僧传》卷十一] , 普恒(宋蜀安乐寺)[《高僧传》卷十一] , 法晤(齐武昌樊山)[《高僧传》卷十一] , 僧审(齐京师灵鹫寺)[《高僧传》卷十一] , 昙超(齐钱塘灵苑山)[《高僧传》卷十一] , 慧明(齐始丰赤城山)[《高僧传》卷十一] , 慧猷(宋江陵)[《高僧传》卷十一] , 僧业(宋吴闲居寺)[《高僧传》卷十一] , 慧询(宋京师长乐寺)[《高僧传》卷十一]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