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目
读音:[ri4 mu4]
日本僧名。一二六○年~一三三三年。大石寺第三祖。一二六○年(日本文应元年)出生于伊豆国仁田郡白田乡(今之静冈县田方郡函南町毛)。父亲是出自藤原道长的庶系、下野国(木县)小野寺氏的一支,新田太郎重房的嫡子?新田五郎重纲,日目上人是其五男。新田家的原领地是在陆前国(宫城县)登米郡上新田。母亲是骏河国(静冈县)富士郡上野乡“地头”南条兵卫七郎的长女,即南条时光的姊姊,后称莲阿女居士。依大石寺第四世日道的记载,日目上人在母胎十二个月,迟迟未分娩,与圣德太子情况相同。兄弟六人,皆受日兴上人及日目上人教化而入信,勤励信行。兄五郎次郎赖纲入道后,法号日善,其后归返奥州,大力弘教,赖纲的次男即是后来的日道。同为其兄的四郎信纲住在伊豆白田乡,勤励信行,曾于创建大石寺时,助南条时光一臂之力,并声援日目上人谏晓鎌仓幕府与上奏京都。日目上人幼名虎王丸,一二七二年(文永九年)九月,十三岁时,登伊豆国走汤山的圆藏坊修学。走汤山是二所权现之一,为骏豆地区最古老的社寺。一二七四年(文永十一年)十五岁时,日兴上人赴伊豆一带弘教,曾前访走汤山,当着日目上人面前,与号称是走汤山中第一学匠的式部僧都进行数次辩论。日目上人在一旁聆听,深感日兴上人是远胜于走汤山“学头”的名僧,当场请求拜入门下。一二七六年(建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日目上人十七岁时,登身延山,首次拜谒日莲大圣人,蒙赐号宫内卿公,后称莲藏法师日目。因法号记载卿公,故进升时亦称卿阿阇梨,或取新田的姓氏而称新田卿阿阇梨。于身延真心侍奉大圣人,不辞砍材挑水的辛劳。每天数次走下身延的溪流,头顶木桶取水上山,据说久而久之,头骨因而塌陷变平。收藏于大石寺莲藏坊的日目上人画像,也是作此描绘。此一期间,听闻多次说法,勤奋修学,教学力也更加提升,大圣人肯定日目上人的不断精进,收为嫡传弟子,且于一二七九年(弘安二年)二月,授与御本尊,其旁载有“弘安二年太岁己卯月日授与释子日目之”。日目上人又是口齿伶俐的辩论家,一二八二年(弘安五年)在池上以大圣人的名义折伏二阶堂伊势法印的“池上问答”,以及一二九九年(正安元年)在京都六波罗奉行所破折西道智法师(十宗法师)的“殿中问答”等,皆大获全胜,为破折邪宗的第一人、辩才第一的弟子。一二八三年(弘安六年),日目上人在伊豆地区致力折伏教化,同时展开奥州地区的弘教。日目上人原籍地、新田家的原有领地是在陆前国登米郡上新田(宫城县登米郡中十月十三日,先是在三迫上新田创立本源寺,接着又在柏木创立上行寺,附近的地头、豪族等皆仰慕日目上人的人格、学养而相继入信。又自当地培育日乘、日尊、日盛等优秀弟子多人,奠定奥州地区的根基。一二八四年(弘安七年)五月十二日,将届大圣人的三周年忌辰,日目上人偕日尊返回身延,让日尊随师匠日兴上人修行,又再前赴奥州。一二八五年(弘安八年)十月十三日,将三迫柏木的上行寺移往森乡,一二八七年(弘安十年)十月十三日,在一迫柳目创立妙教寺。于一迫宫野创立的妙圆寺及森乡的上行寺,皆以日目上人为开山祖师。又化导石川式部胜重,而在一三○二年(乾元元年)建立东渐寺。该寺与富士宫的安居山、蒲原的甲斐谷合称“三东渐寺”,仍保存至今。日兴上人十分赏识日目上人在修行、折伏、弘教上的杰出,故于大圣人入灭的葬仪上,赋予阵头的大任,又指派其为十八位轮番守墓者之一。一二八九年(正应二年)春,日兴上人离开已沦为谤法地的身延山时,日目上人是以嫡传弟子的身分随侍在侧。自河合迁往富士郡上野乡后,更鼓励南条家、新田家等,致力兴建大石寺。一二九○年(正应三年)十月十二日,大石寺顺利竣工;十月十三日,日兴上人将传座本尊授与日目上人,内付法脉。当时,日目上人三十一岁。大石寺一完成,日目上人立刻在大坊东方兴建莲藏坊,以守护大坊,致力建设本山。一二九八年(永仁六年)二月十五日,日兴上人在重须建立御影堂,并迁入此处。其后,西大坊由日目上人住入,称西坊主,事实上是以大石寺贯主的身分掌管寺务。一三三二年(正庆元年)十一月十日,日兴上人撰述,并将一二七九年(弘安二年)的一阎浮提总与之大御本尊授与日目上人,定日目上人为一阎浮提的座主。付嘱一切后,一三三三年(正庆二年)二月七日,日兴上人于重须安祥迁化。有云:“一、本门寺建立时,新田卿阿阇梨日目为座主,日本国乃至一阎浮提内,于山寺等,半份交由日目嫡传弟子管领,賸余半份由其它大众等掌领之。二、日兴亲身所受赐弘安二年之大御本尊,授与日目之。可奉悬于本门寺。三、大石寺御堂、墓地,皆由日目管领之,希加维修并致勤行,以待广宣流布。右、日目十五岁值日兴而信法华以来,至七十三岁之老体,从无违失之义。十七岁诣日莲圣人所身延山,在生七年间,常随给侍。迁化后,自弘安八年至元德二年,五十年间奏闻之功异他,是以如此书置,用为后世之证。十一月十日日兴印”(历全第一卷第九六页)。日目上人又常代理大圣人或日兴上人向鎌仓幕府提出谏晓,并上奏京都的朝廷,达四十二次之多。又相传是日目上人首次上奏朝廷,有云:“日目上人代理大圣人初行上奏,是乃富士自夸之眉目。如今,正本抄本皆已逸失”(富要第八卷第三二九页),当时的奏状即大圣人亲笔的,但后来散失。第二次奏闻时,曾获后宇多天皇于一二八二年(弘安五年)二月二十九日下诏。有云:“帝王即取奏状并三时弘经图,雠校于园城寺之硕学,硕学上书略云:『三时弘经之勘文殆以符合』,帝王感悦,下赐诏文,其文略云:『朕若欲持法华,当寻富士之麓』”(富要第八卷第三三○页),据传当时的诏文亦皆散失。日兴上人为嘉赏日目上人的首次上奏及屡行谏晓的功绩,一三二四年(正中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由日兴上人授与书“最前上奏之仁卿阿阇梨日目”的御本尊;一三三二年(正庆元年)十一月三日,获赐“授与最初上奏之仁、新田阿阇梨日目之,一中一之弟子”的御本尊。日目上人从年轻时,东至奥州、西抵京都一带,往返奔波,致伤及脚踝,仍强忍疼痛,达成国谏数十次。一三三三年(元弘三年)鎌仓幕府灭亡,政权归还朝廷,日目上人为成就广宣流布的大愿,十一月初旬,在日尊、日乡陪同下,不顾老躯,由富士出发。但又考虑此去万一有所不测,故于十月将法内付日道。途经美浓国(今之岐阜县)垂井,遭伊吹山的寒风侵袭,举步维艰,而卧病于垂井宿。据说,日目上人曾言:“年老气衰,行将就木”,修毕勤行,两眼如眠,口唇如诵,安详入灭。时为十一月十五日、七十四岁。日尊、日乡二人将日目上人的亡骸付之荼毘(火化),奉骨灰前赴上奏后,于京都鸟边山(东山鸟边野)造一坟墓,由日乡抱骨灰返大石寺,日尊留在京都。日目上人的壮烈迁化使得宗门上下大为奋起。日目上人教化的弟子有日道,以及大学日乘、大藏卿日运、太夫日尊、宰相日乡、民部日盛、侍从日朝、三河日藏、伊势日圆、伊贺日世等多人。御书富士一迹门徒须知(第一六九四页)富要五富士门家中见闻(第一八三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