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
读音:[san1 xue2]
谓修行佛道者必须修学的戒、定、慧三种。戒定慧三学又略称戒定慧。即:一、戒律,二、禅定,三、智能。(1)戒是禁戒之意,谓止身口意三业的恶,防非以修善。(2)定是禅定之意,谓心定于一处,拂除杂念,深入思惟真理,而达于安定的境地。(3)慧是智能之意,为究明真理的认识作用,亦即破无明而得悟的力用。戒、定、慧的三学是分别说于律、经、论的三藏。至于三学的相互作用,是依戒助定,依定发慧,依慧而证得佛道。说有末法的三学是寿量品事之三大秘法,第二祖日兴上人的中,指虚空不动戒为本门寿量之大戒、虚空不动定为本门寿量之本尊、虚空不动慧为本门寿量之妙法莲华经。小乘教的戒定慧释尊佛法中,小乘教的三学,于有云:“三藏者,一是经藏亦云定藏,二是律藏亦云戒藏,三是论藏亦云慧藏。但有云经律论之定戒慧、戒定慧、慧定戒之事”(第四一一页)。三藏是指之意,属小乘教。三藏教的经是谓定、律谓戒、论谓慧,戒定慧三学即是经律论三藏。亦有一说,谓三藏又各显三学。小乘教的戒,同于有云:“戒藏者,五戒、八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也”(同前),又云:“如诸经所示,于人说五戒,天十善,梵王是慈悲喜舍,魔王是一无遮,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第一○三○页),小乘戒中,于俗男、俗女的戒是说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八斋戒(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虚诳语、饮诸酒、涂饰香鬘舞歌视听、眠坐高广严丽床座、食非时食)。出家的比丘是修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修五百戒(实际上是三百四十八戒),此又细分为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又、有关小乘教的定与慧,说有:“定藏者,味禅名定、净禅、无漏禅也。慧藏者,苦、空、无常、无我之智能也”(第四一一页)。关于此戒定慧三学的胜劣关系,同抄有说:“言戒定慧之胜劣,但仅持上举戒者,受生三界内、欲界之人天,作凡夫。但仅修上举之定,而不持戒者,依定力具上举之戒。此定内之味禅、净禅,生三界之内,色、无色界。无漏禅成声闻、缘觉,断尽见思,灰身灭智也。慧,又观苦、空、无常、无我及我之色心,自然具足上举之戒、定,成声闻、缘觉。故、定胜戒,慧胜定。而此三藏教之意,戒是本体。是以,总结阿含经之遗教经,说戒”(同前)。终究,于小乘教是以严守三学中的戒律为主体。大乘教的戒定慧大乘教的戒定慧三学,其内容依通教、别教、圆教而各异,但与小乘教的藏教不同,是三学互为融通而作说示。通教的三学是戒定慧分别说于不同的经典;别教的三学,于戒是说菩萨戒(三聚净戒),定是说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慧是说心生十界的法门;圆教的三学,是说示法华圆顿戒、圆定、圆慧,而于纯圆一实的妙法(南无妙法莲华经),则为三大秘法。通教所说的三学是以在某经说戒、某经说定、某经说慧的形态,讲说三学。有云:“次、通教者大乘始也,亦有戒定慧三学”(第四一四页)。别教的戒是菩萨戒,菩萨戒即是三聚净戒。三聚净戒是指三种的大乘菩萨戒,为大乘菩萨须受持的戒,亦称大乘戒。、等,是说大乘独自的戒,有: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与饶益有情戒同义)三种。(1)摄律仪戒是谓遵守佛制定的一切戒律以防恶。此戒是从小乘戒的五戒、八斋戒、十善戒及大乘经论所明示的五十八戒(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大众学品的十无尽戒、十戒,到的自行五支戒和护佗(他)十戒、的十戒等,一切戒律皆包含在内。(2)摄善法戒是于身口意皆修一切善法,即八万四千道法。(3)摄众生戒是勤励教化一切众生,施予利益。包含菩萨的四弘誓愿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一切。另于、等所说,是谓添加小乘戒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相对于小乘教的戒是具体的禁止事项,大乘教所说的戒则是以劝说精进于报效众生的利他实践修行为主。别教的定是谓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天台大师在第四卷上(大正第三十三卷第七一九页),是就戒定慧三学中的定,说有世间禅、出世间禅、上上禅的三种禅。其中的出世间禅,有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定是静虑之意,谓有助于行佛道者息虑静缘,不使心志散乱,以见得法性、佛性,悟入涅槃道的修行。依此禅定,可生正确智能,断除烦恼。观是观照之意,即是观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谓观照本能、欲望之迷,拂除爱欲的妄想,而安住于佛教的真理。练是锻练之意,即从低浅法门到高深法门,依次练熟。熏是熏熟之意,即不断努力以养成习惯。修是修治之意,谓不受制于一种现象,达到自在的境地。进而就慧而言,说有心生十界的法门。别教的慧是指悟得心生十界的法门,亦即究知所谓由心生起十界诸法的法门之智能。第十卷所说的“心如工画师”等文(同第九卷第四六五页),即相当于此。有云:“次、别教,亦谈戒定慧三学。此教但为菩萨,不杂声闻、缘觉。菩萨戒者,三聚净戒也。五戒、八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梵网之五十八戒、璎珞之十无尽戒、华严之十戒、涅槃经之自行五支戒、护佗之十戒、大论之十戒,是等皆菩萨三聚净戒内之摄律仪戒也。摄善法戒者,摄八万四千法门。饶益有情戒者,四弘誓愿也。定者,观练熏修之四种禅定也。慧者,心生十界之法门也…此教是大乘,明戒定慧。戒不同于前之藏通二教,是尽未来际之戒,金刚宝戒也”(第四一五~四一六页)。尔前之圆(尔前经是为诱引众生入于法华经而说的方便经教,讲说凡夫可不经由位阶的顺序、或不须断除烦恼亦可成佛。例如华严经、净名经、般若经、梵网经等),亦说有戒定慧的三学。云:“次、圆教者,此圆教有二:一是尔前之圆,二是法华涅槃之圆。尔前之圆,五十二位,亦有戒定慧”(第四一七页)。天台大师的第四卷下说有:“于戒有缺漏者,律仪有失,名缺;定共、道共有失,名漏”(大正第三十四卷第五四页)。律仪戒是佛制定律条仪则以示禁止的戒;定共戒又解释为静虑戒,属三种戒之一,于修定中,自然有防非止恶之德的戒,被视为能生于色界、无色界的戒;道共戒亦解释为无漏律仪,属三种戒之一,修行的结果,于断见惑的无漏见道的智能,自然具备防非止恶之德的戒。而戒又有随方毘尼(随方是随顺各个地方,毘尼是律之意),谓于根本上只要不违背佛法,其形式等等可準据其国情或地方习俗、惯例。有云:“仔细以经论案之,佛法中有云随方毘尼戒之法门,当于此也。此戒之意,谓于无甚缺失之事,虽稍异于佛教,亦不可违背其国风俗,此亦佛说之一戒”(第一二五○页)。法华经的戒定慧阐明一念三千法门的天台大师是说一念三千的观念观法悉收纳戒定慧三学,日本传教大师则于云:“三学俱传,名曰妙法”(传第一卷第三七○页)。是戒定慧三学俱于妙法,故、传教大师主张三学一体的止观一念三千才是第一妙戒,而说理戒,于事戒则是将十重禁戒等用作辅助。亦即,于传教大师的比叡山迹门戒坛,外相是用、的戒,而授予迹门为内证的大乘戒。传教大师虽倡立(1)的一乘戒、(2)衣座室三轨戒、(3)身口意誓愿的四安乐行戒、(4)四种戒等的四者,终究是以的一乘戒为主体(同第一卷第三六三页)。末法的戒定慧于末法今时,有说:“问曰:末代初心行者须制止何物耶?答曰:制止檀戒等之五度,使一向称南无妙法莲华经,是为一念信解初随喜之气分,是则此经之本意也”(第三六一页),明示于末法,初心者的佛道修行须制止布施、持戒等的五波罗蜜修行,而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这才是的根本真意。关于日莲大圣人佛法的戒定慧三学,有云:“第廿五建立御本尊等事御义口传云:此本尊之依文是『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之文。戒定慧三学,寿量品事之三大秘法是也”(第七九四页),明示戒定慧三学是相当于三大秘法。于释尊佛法中,是以戒定慧三学为其肝要,但在日莲大圣人的佛法,定是本尊、戒是戒坛、慧是题目,构成三大秘法。日兴上人的云:“一、本门寿量之大戒虚空不动戒名无作圆戒名本门寿量大戒坛。二、本门寿量之本尊虚空不动定本门无作大定本门无作之事之一念三千。三、本门寿量之妙法莲华经虚空不动慧名自受用之本分无作圆慧”(富要第一卷第四五页),指出末法今时的戒定慧三学,是本门本尊、本门戒坛、本门题目的三大秘法。故、末法众生的戒定慧三学,即是受持三大秘法的御本尊而勤励信行,尽在于受持即观心。云:“问曰:入于末法,初心之行者必具圆之三学否?答曰:此义因甚重要,故检出经文送往贵方,所谓五品之初二三品,佛明确制止戒定二法,一向仅限于慧之一分,慧如不堪,以信代慧,信之一字为诠。不信是一阐提谤法之因,信乃慧之因,名字即位”(第三六○页),教示凭着确信御本尊的“信”之一字,就可取代智能而成佛。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