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僧佉学派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seng1 qu1 xue2 pai4]

印度正统婆罗门的六学派之一。即数论学派。僧佉哲学思想的渊源可自古奥义书中窥知一二,据传始祖为迦毘罗(Kapila)。关于迦毘罗的生平不得而知,视与印度神话中出现的迦毘罗仙为同一人,又说是公元前四、三世纪实际存在的哲学家。相传释尊的居城?迦毘罗卫(Kapilavastu)住有迦毘罗,故得此名。与同属六派哲学之一的瑜伽学派有姊妹关系,为印度思想中具代表性的哲学学派,对其它学派及印度教的种种圣典影响甚大。该学派的纲要书有(Samkhyakarika),据称是成立于四世纪左右。一般认为作者是自在黑(Isvarakrsna),他将(散失而未传于今)归纳成大约七十颂的诗篇,而着。僧佉学派的哲学是将精神原理与物质原理予以明确划分的二元论。物质原理是名为根本原质(prakrti)、或根本原因(pradhana),由三种的德(构成要素。guna)所组成。此三种的德即是纯质︱光明作用(rajas)、激质︱活动作用(sattva)、暗质︱抑制作用(tamas)。根本原质是由此三种德在均衡状态下所形成,此均衡状态受到精神原理的自性(purusa)观照而破除,其结果造成原本“未开展物”的根本原质相继开展出身体及自我意识、感觉、元素等的各种原理,进行世界的开展。首先是理性、或统觉机能(亦称buddhi︿觉﹀、mahat︿大﹀)最早产生出来,其次产生自我意识(ahamkara),再由自我意识产生思考器官(manas)、五种的知觉器官(眼、耳、鼻、舌、身)、五种的行为器官(发声器官、手、足、排泄器官、生殖器官),同时产生五种的微细粒子(tanmatra。色、声、香、味、触),由此又产生火、空、地、水、风的五元素,构成与前述知觉器官对应的对象界。精神原理的自性即阿特曼(atman),是与根本原质完全独立的存在,为清净知,常处于解脱状态。然而,一般人并不知道自性∥阿特曼,由于根本原质所开展出来的自我意识,而误认同样由根本原质产生出来的理性为知识的主体、或自性∥阿特曼,一直在苦恼中轮回不已。所以倡说要从苦恼中获得解脱,需要知道区别精神原理的自性、与“未开展物”的根本原质及其开展结果的“开展物”三者的正确知识。由此正确知识才能看出精神原理的自性本来相貌,此时由根本原质开展出来的现象世界悉皆归灭,达到自性独存的状态。此即僧佉学派所说的解脱。不过,所谓的僧佉是“数”的意思,据说是以其计数精神原质、根本原质、所开展出来的原理的理性、自我意识等(合计为二十五),而形成该学派的哲学体系,所以称为“数论”。此外,僧佉学派的世界开展说,就因果论而言,是属于因中有果论。亦即讲说一切的结果是潜存于原因的根本原质(prakrti)之中,由于它的开展而显在化,世界才被创造出来。此与卫世师(Vaisesika。胜论)学派的因中无果论呈对比。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