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往生

出自:《佛学大词典 》

谓命终时生于他方世界。通常又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往生一词,就广义而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然至弥陀净土之说盛行后,主要指受生极乐世界。一般分为极乐往生、十方往生、兜率天往生等;而愿意往生,即称愿生。
 (一)极乐往生,乃基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之说。谓离开娑婆世界,往西方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化生于彼土莲花中。净土宗之目的在往生极乐净土,净土,即指离开迷界后,所往生无生灭变化之世界。据往生论注卷下载,受生极乐与受生三界之‘相’不同,故谓往生即无生之生。又往生之法有多种,如;(1)念佛往生,以念佛名号而往生。(2)诸行往生,又称万行往生。修习念佛以外之诸善行而得往生。(3)助念往生,以念佛及修诸善行而得往生。(4)闻名往生,闻佛名号而生信,得以往生。唐代善导之净土法门即以念佛往生为主,且以‘指方立相’为旨,谓命终后确实往生西方净土又善导之弟子怀感,于所著之释净土群疑论卷二谓,依第一义谛言,往生系无生之意;依世谛言,即舍此往彼之意。惟天台宗、禅宗等,以唯心弥陀、己心净土之说,批驳舍此往彼说。
 (二)十方往生,系根据十方随愿往生经之说法。谓往生于阿弥陀佛净土以外之其他净土。
 (三)兜率天往生,又作兜率往生,系基于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之说法。谓弥勒菩萨现居于兜率内院,至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将降生于娑婆世界,救度众生。修此法门者往生兜率天,将来与弥勒菩萨同来娑婆世界。法相宗之行者多修此法门。
 (四)其他之往生信仰,如:信奉药师如来者,得往生净琉璃世界;信奉观音菩萨者,得生补陀落迦;信奉释迦牟尼佛者,得生灵鹫山、无胜庄严国;信奉华严经者,往生华藏界等。然此类信仰极少见,故未形成思潮。
 上记之极乐往生、兜率往生等二种思想,为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往生思想之两大主流。极乐往生之思想,于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为自力成道之方法。于净土宗,则依教主弥陀之救度为成佛之道,而称他力信仰。兜率往生之思想为法相宗所喜好,视之为修道之方便法门。十方往生之思想,见于唐代道绰之安乐集、智顗之净土十疑论等书,惟愿生之事迹甚少。此外,善导之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有:难思议往生乐、双林树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等说。[法华经卷六药草喻品]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普岸(全亮,唯约)(唐天台山福田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惟则(唐京师奉慈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明准(唐长安禅定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幽玄(唐洪州宝历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智頵(唐五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文质(唐会稽吕后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宗亮(唐明州国宁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昙休(唐越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智广(唐雅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法藏(唐鄜州宝台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海云(守节)(唐五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法兴(唐五台山佛光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行严(唐五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愿诚(唐五台山佛光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诚慧(后唐五台山王子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智晖(后唐洛阳中滩浴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光嗣(晋五台山真容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遵诲(彦求)(晋东京相国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智朗(晋曹州扈通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师会(汉东京天寿禅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智江(周宋州广寿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光屿(周五台山真容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岩俊(宋东京观音禅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从彦(宋西京宝坛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常觉(宋东京普净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永安(宋杭州报恩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延寿(宋钱塘永明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义庄(宋西京天宫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普胜(宋西京广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师律(宋东京开宝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