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十八圆满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shi2 ba1 yuan2 man3]

天台宗视为奥义的十八圆满法门。说于。其中云:“莲之五重玄者,莲名华因成果之义。莲之名是十八圆满,故名莲”(传第五卷第一三○ 页)。意谓,莲是表示因华所结果实之义,如莲之名具足十八圆满般,佛果、佛性完全具足十八圆满之德,故称圆满,而众生亦具备此十八圆满。(1)理性圆满、(2)修行圆满、(3)化用圆满、(4)果海圆满、蕌相即圆满、诸教圆满、珯一念圆满、况事理圆满、功德圆满、诸位圆满、种子圆满、鍄权实圆满、诸相圆满、苮俗谛圆满、内外圆满、砼观心圆满、杄寂照圆满、拟不思议圆满等。以下引用的文字是依自。(1)理性圆满是谓,万法理性的真如法性中,圆满具足三千诸法,无一遗漏。即“万法悉归真如法性之实理。实性之理,万法圆满,故指理性为莲”(同前)。(2)修行圆满是谓,止观的修行中,圆满具足一切万行。即“修有相无相之一行圆满,故指一行为莲”(同前)。(3)化用圆满是谓,众生亦具有佛教化众生的力用之意。即“心性之本理,有诸法之因分,由此因分具化他之行用,故名莲”(同前)。(4)果海圆满是谓,果海(以大海比喻佛果、佛界广大无边且深远的用语)具足一切诸法之意。即“寻诸法自性,悉舍本性,成无作三身。法无非无作三身,故名莲”(同第五卷第一三一页)。蕌相即圆满是谓,迷之烦恼与悟之菩提,其本性原为一,是一体不二。即“烦恼之自性,全与菩提一体不二,故为莲”(同前)。诸教圆满是谓,一切言教,圆满具足于佛果。即“诸佛内证之本莲,具足诸法,更无阙减”(传第五卷第一三一页)。珯一念圆满是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及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而起一念心者,其一念圆满具足三千世间。即“根尘相对,一念心起,具三千世间故”(同前)。况事理圆满是谓,一切诸法虽仅一法,却圆融相即,具有差别事相与平等理性,无一不是三千三谛之理所显。即“一法当体,二而不二,无阙减具足故”(同前)。功德圆满是谓,为功德聚,具足万法功德,且圆满具足佛力、法力、信力的胜能。即“妙法莲华经具万行功德,有三力之胜能故”(同前)。诸位圆满是谓,一心即三千,唯一心信受时,众生的一心圆满具足六即诸位,即“但点一心,六即圆满”(同前)。种子圆满是谓,一切众生的生命里,无不圆满具足本来成佛的种子。即“一切众生之心性,本具成佛种子。权教无种子圆满故,不说皆成佛道之旨。不说皆成佛道之旨故,无莲义”(同前)。鍄权实圆满是谓,乃开会一切权教的实教,故若知则知得一切法。即“法华实证之时,即实而权,即权而实,权实相即,无阙减故”(同前)。诸相圆满是谓,万物生死流转之相,圆满具足佛的八相成道。即“一一相中,皆具八相;一切诸法,常唱八相”(同前)。苮俗谛圆满是谓,俗谛(九界)生灭的诸法,其本性乃常住不灭,不改本来面貌且符合真如之理。即“十界百界,乃至三千之本性,常住不生不灭。不动本意,当体即理故”(同前)。内外圆满是谓,有情的生命及非情的草木国土为不二。即“非情外器,具内六情;有情数中,亦具非情。余教不说内外圆满,故不能草木成佛”(同第五卷第一三二页)。砼观心圆满是谓,众生的日常举动即观心修行,圆满之佛所作。即“六尘六作,常观心相,更非余义”(同前)。杄寂照圆满是谓,理(寂)与事(照)、不变真如之理与随缘真如之智乃一体不二。第一卷之文有云:“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大正第四十六卷第一页)。又、传教大师的云:“寂是不变真如,照是随缘真如”(传第五卷第一五三页)。拟不思议圆满是谓,诸法本性既非有无,亦不是非有非无,且非言语思虑之所能及,超越三千三观的差别,又超越寂照,为全然本来不可思议的妙法。云:“寻诸法自性,非有非无,绝诸情量。亦无三千三观并寂照等相,大分深义本来不可思议,故名为莲”(同第五卷第一三二页)。御书十八圆满抄(第一四三二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