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十界互具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shi2 jie4 hu4 ju4]

十界的各界又互相具备十界之意。说于第一卷上(大正第三十四卷第七页)、第二卷上(大正第三十三卷第六九六页)、第五卷上(同第四十六卷第五四页)等。将生命的境界分别十种,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十界,十界各自的生命境地又非一成不变,而是每一瞬间皆在变化、流转,不断显现生命原来的真貌。互具是意味由显现至冥伏,由冥伏至显现的生命相互关系。例如:从天界一瞬间变成地狱界的境涯时,天界的生命并非就此消灭,不过是冥伏而已,依缘又会再度显现天界。如此这般,从地狱界至佛界的十种生命状态,各自随缘而生,且支配着众生的身心,此即生命的真实状态。十界互具论中,主要是在阐示,九界之迷的凡夫生命中,秘藏着佛的生命,且具有显现此佛界的可能性。以此十界互具为基础而作阐述的,即是一念三千论。云:“法华经已前诸经不明十界互具,求成佛者必厌九界,因九界不具佛界之故。是以,必谈灭恶断烦恼而成佛,不云凡夫之身具佛故。是以说,须除人天恶人之身,而后成佛… 欲断烦恼,厌离九界,而期成佛,实无离九界之佛,故得往生之真实凡夫亦无之”(第四二四~四二五页)。尔前经说示厌九界、断烦恼而得佛身,故不可能有十界互具。释尊是在才首次说出十界互具、二乘作佛、皆成佛道。亦即在方便品第二是说开示悟入,阐明众生所具佛知见,接着说示舍利弗为华光如来、迦叶为光明如来、须菩提为名相如来、迦旃延为阎浮那提金光如来、目连为多摩罗跋栴檀香佛等的二乘作佛,更于提婆达多品第十二说示提婆、龙女的成佛。然后在如来寿量品第十六说示佛界所具九界,阐明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天台大师则依据释尊的,确立十界互具、理之一念三千法门。并称“观己心,见十法界”,依观念观法而阐明一心三观。日莲大圣人在阐明受持即观心云:“释尊之因行果德二法,具足于妙法莲华经五字,我等受持此五字,彼之因果功德,自然让与”(第二六四页),更教示末法的观心本尊云:“佛起大慈悲,为不识一念三千者,裹此珠于五字之内,悬于末代幼稚之颈。四大菩萨,守护此人,与太公、周公之辅佐文王、成王,四皓之侍奉惠帝,无有异也”(第二七三页),并于一二七九年(日本弘安二年)十月十二日,图显本门戒坛的大御本尊。又于云:“正直舍方便,唯信法华经,唱南无妙法莲华经之人,烦恼、业、苦三道,转为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三观、三谛,显于一心;其人所住之处,是常寂光土。能居所居、身土、色心、俱体俱用、无作三身之本门寿量当体莲华之佛者,唯日莲弟子檀那等之中有之也。是即法华当体,自在神力所显功能。不可疑之、不可疑之”(第五三五页),教示信奉三大秘法的御本尊而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者,即可证得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当体莲华。御书一代圣教大意(第四二二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