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时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shi2]
一般是指一年的区分,例春夏秋冬四时。或指一日的划分,例二十四时。岁月的变迁。朝代、时代、时势、机运等之意。佛法上是谓(1)过去、现在、未来等的时间。(2)佛弘教的次第,例“三时(正像末)”。(3)众生感佛求教,佛应之说法的机感相应之时。例“尔时世尊,从三昧”。(4)释尊于一代五十年,说种种教之时。天台大师将此区分五时,配属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五时。蕌宗教五纲(教、机、时、国、教法流布之先后)中的“时”。与空间同属认识的基本形态。时间。可依事物的运动或变化而予掌握者。又指其流动过程时的某个点。佛法上,如日莲大圣人在所述:“夫学佛法之道,必先习时”(第二七四页),对“时”甚是重视。印度人虽好探索永恒不变的真理,但他们原本具有不受时间概念所束缚的天性。佛教中,以专注于自己悟觉世界为目标的小乘教亦显示出其超时间性的特色。相对的,以救济现实世界中的大众为目标的大乘教,由于现实世界是受“时”的条件所左右,所以才不得不重视“时”。释尊在中,曾就灭后佛教的变迁说示五个五百岁。又于预言本门大法广宣流布之时,是“我灭度后,后五百岁”(法第六三七页)。亦即,第五十五卷所说“于我法中,斗诤言讼,白法隐没”(大正第十三卷第三六三页)的末法之时,正是大白法广宣流布之时。日莲大圣人依据上述的释尊预言,而宣言:“今正是其时”,并将秘沈于本门寿量品文底的大法,图显为三大秘法的南无妙法莲华经,教示佛法实践的规范为教、机、时、国、教法流布之先后的“宗教五纲”。御书撰时抄(第二七五页)一代圣教大意(第四一七页)教机时国抄(第四五九页)圣愚问答抄(第五一六页)御义口传(第七九一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网友正在查: 无等(唐鄂州大寂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明觉(唐天目山千顷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圆修(唐杭州秦望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普愿(唐池州南泉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昙晟(唐澧阳云岩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甄公(唐荆州福寿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从谂(唐赵州东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智藏(唐京兆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圆智(唐潭州道吾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法常(唐明州大梅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崇演(唐扬州慧照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齐安(唐杭州盐官海昌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恒政(唐京师圣寿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灵佑(唐大沩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玄策(唐黄州九井)[《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寰中(唐杭州大慈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寰普(唐洛阳韶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日照(唐衡山昂头峰)[《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宣鉴(唐朗州德山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藏奂(唐明州栖心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义玄(唐真定府临济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从谏(鉴宗)(唐洛京广爱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良价(唐洪州洞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藏廙(唐苏州)[《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大安(唐福州怡山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庆诸(洪諲,令达)(唐长沙石霜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道膺(唐洪州云居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有缘(唐缙云连云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义存(唐福州雪峰广福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元安(唐澧州苏溪)[《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