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种三昧
读音:[si4 zhong3 san1 mei4]
亦称四修三昧。谓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说于天台大师的第二卷(大正第四十六卷第一一页)。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译音,又译为“定”等,心定于一处而不动之意。四种三昧是将种种经典所说的修行法,从实修形态上予以归纳,并分门别类为四种。含坐禅、念佛陀罗尼、法华一乘观等,于后世,日本传教大师所立的止观、遮那二业中,止观业即是以此四种三昧为中心。(1)常坐三昧。亦称一行三昧,依与二经的记载,谓九十日为一期,在饮食、经行、便利之外,从事端坐,思惟法界。(2)常行三昧。亦称佛立三昧,依所说,是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九十日间,绕行其四周,口中专称念阿弥陀佛名。(3)半行半坐三昧。其一为方等三昧,依所说,是七日为期,端坐思惟实相,诵陀罗尼。其一为法华三昧,依所说,是三七日(二十一日)为期,从事礼佛、忏悔、诵经、端坐等。皆以忏悔灭罪为主,兼修行、坐。(4)非行非坐三昧。指诸经所说中,不属于前三种的诸三昧,方法、期间不定,观六尘六识所起的念(未念、欲念、念、念已的四运心),而达到一心三观。譬如:南岳大师的随自意三昧、天台大师的觉意三昧等。非行非坐三昧又有约诸经观与约三性(善、恶、无记)观的二种。日莲大圣人在中,引用第二卷之二(同第四十六卷第一九一页)、及上卷之文(同第四十六卷第四四七页),就所说包含念佛修行的四种三昧,对照其引用外典、尔前经及所说法门而教示:“『故知一部之文,共成圆乘,开权妙观』,止观一部,是法华经开会上所建立之文也。止观虽引用尔前诸经,乃至外典者,然非尔前、外典之意,乃借其文而削舍其义也。言『境虽寄昔,智必依圆』,引文殊问经、方等经、请观音等诸经,立四种三昧,心必归于法华经,所谓『散引诸文,该乎一代文体,正意唯归二经』者是也”(第一三二七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