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尔干
读音:[tu2 er3 gan1]
Emile Durk-heim,一八五八年~一九一七年。法国社会学家。犹太裔法国人,出生于洛林(Lorraine)地区。父亲是犹太教的拉比(rabb1。职司教规、律法及宗教仪式者)。一八八二年二十四岁,自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里赛(lycee)任教,讲授哲学。此一期间,曾在心理学家里博(Theodule A. Ribot,一八三九年~一九一六年)主编的投寄论文,并留学德国。一八八七年回国后,就任波尔多大学的讲师。在波尔多大学负责讲授社会学、教育学,长达十五年。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社会学论、社会主义论、家族论、宗教论、教育改革论等。一八九三年,自巴黎大学取得学位。一八九六年,升任波尔多大学正式教授。一八九八年,创办社会学专刊,该报扮演了所谓“涂尔干学派”的刊物角色。此一期间,相继出版代表作的(一八九三年)、(一八九五年)、(一八九七年)。其后,自一九○二年起担任巴黎大学讲师,一九○六年起升任教授。在此讲授教育制度、思想,以及宗教与道德。此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一九一二年),是以澳洲原住民的图腾崇拜为对象所展开的事例研究。该项研究媲美韦伯(Max Weber,一八六四年~一九二○年)的成就,对其后宗教社会学的发展助益匪浅。一九一七年,五十九岁因病去世。涂尔干举出当时西欧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以社会学的方法论进行分析、考察,获得多方面的成果。又指导、形成莫斯(Marcel Mauss,一八七二年~一九五○年)、布格勒(Celestin Bougle,一八七○年~一九四○年)、胡伯特(Rene Hubert,一八八五年~一九五四年)、列维布吕尔(Lucien Levy-Bruhl,一八五七年~一九三九年)等被称为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学者团体,对法国社会学的发展贡献卓着。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