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五百岁
读音:[wu3 ge4 wu3 bai3 sui4]
于第五十五卷(大正第十三卷第三六三页),为说明佛法流布的情形,而把释尊灭后的二千五百年间,划分为五期的五百年。依序是谓解脱坚固(得智能而开悟者甚多的时代)、禅定坚固(持禅定者甚多的时代)、读诵多闻坚固(热衷于读诵、听闻经典者甚多的时代)、多造塔寺坚固(从事兴建寺院、佛塔者甚多的时代)、斗诤坚固(不守戒律、各执己见、与他人争,且释尊佛法力量衰微的时代)等的五个时期。坚固是谓坚硬牢固、确实等之意。亦称五个五百年、或谓五五百岁。谓解脱、禅定坚固是正法时代,读诵多闻、多造塔寺坚固是像法时代,斗诤坚固是末法。以上图示如次:第一个五百岁解脱坚固 第二个五百岁定坚固正法千年 第三个五百岁读诵多闻坚固 第四个五百岁多造塔寺坚固像法千年 第五个五百岁斗诤坚固末法之始各时代中,佛教界的情况如次所述:第一个五百年(解脱坚固)于释尊灭后五百年,众生修行小乘教,受持戒律而求得解脱的时期。此一时期是由释尊付法藏的二十四人(或为二十三人)弘通正法,从摩诃迦叶(付法藏第一)至富那奢(付法藏第十)是弘扬小乘教。迦叶二十年、阿难二十年、商那和修二十年、优婆崛多二十年、提多迦二十年,此最初的一百年,完全只弘通小乘教;其次的弥遮迦、佛陀难提、佛陀密多、比丘、富那奢虽稍弘大乘教的法门,大部分仍以弘通小乘教为主。在此解脱坚固时代有四次的佛典结集,在阿阇世王、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的守护下,佛法兴隆。第二个五百年(禅定坚固)此一时期是权大乘弘扬,众生修大乘,深入三昧,从事静心思惟的修行。从马鸣(付法藏第十一)至师子尊者(付法藏第二十四或第二十三)是弘扬大乘,尤其在破折诸小乘、宣扬大乘的论师中,更以马鸣、龙树、无著、世亲(天亲)等人享有盛名。据称,马鸣着一卷(又有中国撰述之说),龙树着一百卷、四卷、一卷等。其弟子圣提婆(付法藏第十四)亦着二卷。至于无著、世亲两兄弟,无著是着三卷、二卷等,而世亲则被称为千部论师,着有十二卷、十五卷、一卷等的小乘五百部及大乘五百部,大力称扬大乘教。第三个五百年(读诵多闻坚固)进入此一时期,相传佛教是在公元六七年(后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入中国(关于年时亦有异说)。从此盛行经典的翻译、讲说等。翻译上的杰出人才,有安息国(Parthia)的太子安世高、月氏国(印度)的支娄迦谶及康僧铠、支谦等,而敦煌出身的竺法护是在得力助手协助下,译出等二百六十余部的经典。龟兹出身的鸠摩罗什又译有甚多卓越的经典,其译笔的生动、流畅,非以往多有误译、或节译的经译所能比拟。其中如珠玉般的名译,首推。罗什以后,至其次的时代,则有法显、佛陀跋陀罗、昙无谶、真谛、玄奘等人出现。五三八年出生于荆州的天台大师是活跃在其次的第四个五百年间,师事南岳大师,得悟法华深义后,住在瓦官寺八年,讲解等。其后,又讲述、、,建立理之一念三千法门。第四个五百年(多造塔寺坚固)进入唐代,玄奘从印度携回经典,并予翻译(新译)后,法相宗、三论宗、华严宗、真言宗普及中国境内,建立许多塔寺。经历唐朝的衰亡及五代十国的时代,佛教一度衰退,但进入北宋时代,佛典的翻译再度盛行,各地相继兴建翻经院及戒坛。日本是在五三八年(亦有五五二年之说)左右,由百济圣明王的使者王仁携来经论、释迦像等,但真正信奉佛法则是始自圣德太子的时代。相传太子着有、、的义疏,并定此三经为镇护国家之法,又制颁笃敬三宝(笃信敬重三宝)为根柢的。自此以后,于日本造寺、造佛盛行。从崇峻天皇至推古天皇时代,又有飞鸟寺(法兴寺)及相传是圣德太子建立的四天王寺、法隆寺等相继兴建。进入奈良时代,圣武天皇崇尚佛教,在全国各地建立国分寺、国分尼寺做为镇护国家的道场,又兴建东大寺做为总国分寺。其后,又有来日的鑒真建立小乘戒坛。于平安时期,桓武天皇(第五十代)的时代,传教大师在公场对决中,论破南都六宗,八二七年在比叡山建立迹门的戒坛院。第五个五百年(斗诤坚固)据称,末法之初是始自一○五二年(日本永承七年)。释尊灭后,丧失内涵而逐渐流于形式化的释尊佛法,开始出现如第五十五卷所说“斗诤言讼,白法隐没”(大正第十三卷第三六三页)的情况。日本国内,战乱及天灾地变相继不断,民众沈沦在消极颓废风潮,净土宗趁此时机大张旗鼓。极其荣华的平家沦落于西海尽头,一二二一年(承久三年)的承久之乱,土御门、顺德、后鸟羽等三上皇被流放。鎌仓幕府也在一三三三年(元弘三年)濒临灭亡关头,南北朝对立、复自一四六七年(文正二年∥应仁元年)起连绵七年的应仁之乱,紧接着进入战国时代,末法之始的五百年,在日本尽是对立、争斗不休的时代。特别是日莲大圣人出现的时代,天灾地变接连不断,世界上又有蒙古侵略,战火波及亚洲、欧洲一带。 御书法华初心成佛抄(第五七四页)富要一化仪秘决(第三○○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