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种
读音:[xia4 zhong3]
谓佛于众生的生命播下成佛的种子。将佛对众生说示成佛的根本原因譬喻为播种,故称下种;其佛化导所给与众生的利益,谓下种益。有云:“法华经如种子,佛如下种之人,众生如田”(第一○九七页)。佛的化导利益,除了下种益之外,尚有熟益、脱益,合称种、熟、脱三益。熟益是谓调熟,即是使下种的种子之法薰发,经调养而使成熟的利益;脱益是谓得脱,即经调熟而佛种成熟的众生,使令脱离生死之苦,得佛境涯的利益。此种、熟、脱三益是只说于的重要法门,尔前诸经是始成正觉的释尊说法,既未说示过去久远以来释尊和众生的关系,亦未论及种熟脱。故、指出:“纵称法门甚深,犹未论及种熟脱,还同灰断,化无始终是也”(第二六七页)。尔前之教既是尚未阐明种熟脱、化导始终的教法,当然亦未明示佛种,故不能说是成佛之法。又无下种,自无熟益、脱益可言,故、下种益最为重要,自不待言。正如所述:“种熟脱法门是法华经之肝心。三世十方之佛,必以妙法莲华经五字作种子而成佛”(第一一一四页),大圣人之所以重视的种、熟、脱,是为了阐明南无妙法莲华经为佛种的下种佛法。然、虽说有下种,仍有迹门、本门、文底的不同。(1)迹门的下种。即大通下种。于化城喻品,说有释尊的种、熟、脱之化导。即于三千尘点劫的遥远往昔,从大通智胜佛第十六位王子的释尊,闻而受下种的众生,后来与师一同重生,累积佛道修行,当释尊应诞于印度时,先是闻尔前经,接受调养,至始开觉种子之法,获授记于未来成佛。天台大师依化城喻品所说,释尊远从过去三千尘点劫的化导内容,建立三种教相中,第二教相的化导始终不始终相,阐明佛与众生的因缘,有种、熟、脱三者。大圣人亦在指出:“寻其过去之结缘,是大通十六时之佛果下种,进至华严经等之前四味,以其为助缘,令觉知大通种子,此非佛之本意,但毒发等之一分也。二乘、凡夫等,是前四味为缘,渐渐来至法华,种子显发,而遂开显之机”(第二六六页)。然正如同抄所云:“大通、前四味、迹门为熟”(第二六七页),大圣人是以迹门下种,即过去三千尘点劫的大通覆讲为熟益,并未视为真正的下种。因为只有本门的如来寿量品第十六文底所秘沈的妙法,才是成佛的种子。本门的下种。亦称久远下种。在寿量品是以三千尘点劫所无从比拟的遥远往昔,即五百尘点劫的久远,作为释尊久远实成之时,而来说法,这个时就是本门最初下种之时。关于始自此五百尘点劫久远下种的种、熟、脱的化导,有云:“一往见之时,以久种为下种,大通、前四味、迹门为熟,至本门而登等妙”(同前)。久种是久远下种之意,大圣人于一往,是把五百尘点劫久远的下种视为真正的下种。并且指称,于久远已受下种的众生,是在本门寿量品的说法,而想起种子,登上等觉、妙觉之位才得脱。然正如“一往见之时”所示,释尊与其弟子们的种、熟、脱的关系,是当作一往之义而来讲说,本意在于教示末法所应弘扬的下种之法。文底的下种。亦称久远元初下种。于阐论种、熟、脱的本意,一在教示为中心的释尊教法,是以久远下种为前提的熟益、脱益之法。其二在指出久远以前释尊成佛时所修行、开悟的下种之法,并以灭后末法的弘教付嘱予久远以来的释尊弟子地涌菩萨,而预言末法将有下种佛法的出现。这一点,日莲大圣人在有云:“再往见之,不同于迹门,本门是序正流通,俱以末法之始为诠。在世本门与末法之始,一同纯圆。但彼是脱,此是种也;彼是一品二半,此但题目五字也”(同前)。“一同纯圆”是谓,对释尊在世众生而言的本门、和末法之初所弘通的本门,单就其皆是使众生成佛的纯圆之法这点而言,则是相同之意。“彼是脱,此是种”是意味,相对于在世的本门是脱益之法,末法由地涌菩萨所弘的本门则是下种之法,此点有所不同。而所谓“彼是一品二半,此但题目五字”是指,在世脱益之法是以本门正宗分的一品二半而作阐说,末法下种之法则是以题目五字即南无妙法莲华经而予弘扬。一品二半虽在暗示释尊久远实成之时已有下种之法出现,但其本身终究是脱益之法,并非下种之法。下种之法是秘沈于释尊成佛的本因修行,即寿量品的文底,具体而言,是指表现释尊成佛本因修行的“我本行菩萨道”(法第五一一页)的文底。关于此下种之法,大圣人在有言:“一念三千之佛种”(第二六四页)。又在就真实的一念三千而教示:“九界亦具于无始之佛界,佛界亦备于无始之九界,是乃真实之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也”(第二一五页),已说出其秘沈于寿量品的文底。无常的九界生命亦具足于常住的佛界生命,尊极的佛界生命亦是由妙法的当体,即本来常住的九界生命所开出。若非在法理上将此不可思议的十界互具、一念三千予以说显,在生命上亦可使人起共鸣,具有此感化力的教法,则无从于众生自身的无常生命中,播下可使开觉常住之法的本因,即成佛的种子。此若寻于寿量品,可以说只存于释尊作九界众生而修行常住妙法,于己心开觉佛界的“我本行菩萨道”的文底。将此真实的一念三千佛种取出,为救济末法众生而予弘通的,即是大圣人的文底下种佛法。(4)闻法下种与发心下种。闻法下种是将成佛种子的法说与人闻,至于其结果能否使人发起信心,则是别的问题。因为下种之法是在讲说生命的真实,所以对于任何众生的生命都具有可从其深处予以撼动的感化力,因而也有可能不肯信受、且起反弹的情形。闻法下种的感化力可超越听闻众生的信或不信,关于这点,妙乐在第十卷下有云:“若取若舍,经耳成缘”,大圣人在亦云:“唱妙法莲华经时,显心性如来,触耳闻此之类,无量阿僧只劫之罪灭。一念随喜时,即身成佛。纵不为信,作种成熟,必依之成佛…此娑婆世界是耳根得道之国也…一切众生之身,纳有百界千如、三千世间之理故,触耳闻此之一切众生,是得功德之众生也”(第四三六页)。其次所谓发心下种是指,蒙受下种而发起信心。正如妙乐所言:“闻法为种,发心为芽”(法华玄义释签、第四卷。大正第三十三卷第八四○页),严密而言,只是闻法,相当于下种,发心则譬喻为下种结果的发芽。能否发起信心是依所闻之人的机根。总而言之,释尊佛法是于已受闻法下种的人有使其发心的发心下种之力,闻法下种本身并无其力。即使就堪称释尊佛法之魂的寿量品而言,虽说有释尊所得本果,即佛界生命的常住,但对于一念三千的佛种,亦只指示是在释尊成佛的根柢,而未予以说显。因此,寿量品本身是于已受闻法下种而机根成熟的人,具有可使一五一十想起佛种而得脱之力的脱益之法,并不具有可使众人最初闻得佛种的闻法下种之力。释尊佛法中,较之尔前经是更接近佛种;中,较之迹门又以本门更接近佛种,但不论何者,皆不成闻法下种。从而,此等的利益是属于熟益或脱益,称不上是下种益。这点在有如下教示:“正像得益之人是显益,在世结缘成熟故。今末法初下种,所得是冥益”(第一三三一页)。正像二时的人们是依释尊的熟脱佛法而发心,过去的结缘成熟而获得所谓熟益或脱益的明显利益,但末法的人们并无过去的结缘,所以是依大圣人的下种佛法而受闻法下种,获得所谓佛种发动的冥益。具有可依释尊熟脱佛法而现显益的过去结缘之众生,称为本已有善;原本就未受闻法下种的众生,则谓本未有善。于末法是本未有善的众生占绝大多数,故欲救济众人、救济时代本身,必须从释尊的熟脱佛法转换成闻法下种为基调的大圣人下种佛法。御书御义口传(第七八七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