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阎魔王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yan2 mo2 wang2]

阎魔是梵语Yama的译音,亦写做炎魔、焰魔、琰魔、魔,此加上有“王”之义的梵语raja,又写做阎魔罗社、琰魔逻阇、焰魔逻阇等。yama译为缚、双王、双世、遮止、静息、平等。“缚”字是因为捆绑罪人而有此名。“双王”是因为此王有兄妹二人,皆是地狱界之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有此称。“双世”是以此王皆受苦乐,故有此称。“遮止”是谓此王纠问罪人,可制止彼等不再作恶。“静息”是因为罪人依此王的裁断,可知己罪而静息,故取此名。“平等”是以此王之下,罪人的业因皆平等发露,而有此名。印度神话里,称阎魔(Yama)为日神比巴斯巴达(Vivasvat)之子,与妹妹雅米(Yam1)并称双生神。据说他为求一死,而自舍其身,入于他界,为众生发现一条通往冥土之路,成为人类最早的一位死者。至于阎魔的字义是制止之意,为职司刑罚、审判的神,两者结合而成死后世界的王。自古相传,阎魔的住处是在天界的最远方,常有音乐演奏的乐土。死者来到此处,首先面对阎魔。阎魔的使者是名为萨拉(Sara)、米亚(Meya)的两条狗,有四眼、宽鼻,全身褐色有斑点,常在死者之路担任守卫,又徘徊人界,嗅出将死的人,予以守护,导往他界。(古印度的大叙事诗,详载有阎魔事迹)出现以后,才被视为职司赏罚,审判死者生前行为的神,令亡魂苦恼的兇神。佛法所说的阎魔王,正是反映此种印度神话的思想,为死后世界的大王,饿鬼界、地狱界之主,对死后堕地狱之人的生前善恶施予审判惩罚,防止不善。具有感他恶业之身,故又称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其形象自古皆是绘成左手持一插有人头的旗帜,骑在水牛背上的模样,逐渐流传却变成身穿中国道袍的忿怒相貌。日本的阎魔信仰是沿袭中国民间流传的混合信仰,其形象亦属中国式。此外,又称夜摩天,名列欲界六天之一。御书法华行者圣迹记(第九四四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慧荣(陈杨都庄严寺)[《续高僧传》卷八] , 昙延(隋京师延兴寺)[《续高僧传》卷八] , 慧远(隋京师净影寺)[《续高僧传》卷八] , 宝海(周益州谢镇寺)[《续高僧传》卷九] , 智方(隋益州龙渊寺)[《续高僧传》卷九] , 罗云(隋荆州龙泉寺)[《续高僧传》卷九] , 法安(隋荆州等界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哲(隋襄州龙泉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暅(隋江表徐方中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弼(隋常州安国寺)[《续高僧传》卷九] ,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法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道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法论(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僧粲(隋京师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靖嵩(隋彭城崇圣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智闰(隋襄阳沙门)[《续高僧传》卷十] , 智聚(隋吴郡虎丘山)[《续高僧传》卷十] , 慧旷(隋丹阳聂山)[《续高僧传》卷十] , 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僧昙(隋西京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瓒(隋西京胜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