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瑜伽论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yu2 jia1 lun4]
的略称。一百卷(大正第三十卷第二七九页)。归于弥勒菩萨造,一说是无著或作者数人所作。中国唐代的玄奘译。法相宗奉为所依的论典,亦称。据说,译者玄奘渡天竺,结集,返国后即策划本论翻译,在长安弘福寺,费时一年(或二年)译出本论。阐说瑜伽行的观法,教示入于唯识中道。由本地、摄决择、摄释、摄异门、摄事五分而成。开头说明瑜伽师修行位阶的十七地,即: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有余依地、无余依地。其次说明三乘的境、行、果等,指出根本心识的阿罗耶识,并阐述脱离有、无观念,悟入中道的教义。又说东方有大乘佛教流布之国。云:“瑜伽论有云:『丑寅之隅,有小国、将流布大乘妙法莲华经』”(第五七○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网友正在查: 普光(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法宝(胜庄)(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圆测(薄尘,灵辩)(唐京师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元康(唐京师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靖迈(唐简州福聚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顺璟(唐新罗国)[《宋高僧传》卷第四] , 嘉尚(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慧沼(大愿,尘外)(唐淄州)[《宋高僧传》卷第四] , 彦悰(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义湘(唐新罗国)[《宋高僧传》卷第四] , 义忠(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元晓(大安)(唐新罗国黄龙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神楷(明恂)(周京兆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会隐(周京兆广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僧瑗(周虎丘山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印宗(唐会稽山妙喜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宗哲(唐太原府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德感(唐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浮丘(唐太原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法藏(大仪)(周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恒景(唐荆州玉泉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一行(唐中岳嵩阳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智升(唐京兆西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圆晖(怀远,崇廙)(唐中大云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玄逸(唐京兆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道氤(唐长安青龙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良贲(唐京师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礼宗(唐越州)[《宋高僧传》卷第五] , 法诜(唐钱塘天竺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潜真(道超)(唐京师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