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普查
读音:[zong1 men2 pu3 cha2]
日本德川幕府为防止天主教入侵而施行的一项制度。在全国实施国民的宗门普查,规定各家族所隶属的寺院,并设置“寺院证明(寺请)”、“檀家”制度。该制度本来是为检举、搜查天主教徒而设,后来却用来取缔幕府所勒禁的日莲宗三派,即不受不施派、悲田不受不施派与三鸟派。据说,德川幕府查禁天主教的年代,对直辖领地是一六一一年(日本庆长十六年)或其翌年,对全国是一六一三年(庆长十八年)。京都是从一六○一年(庆长六年)起,“所司代”板仓胜重(一五四五年~一六二四年)奉将军家康(一五四二年~一六一六年)之命,将传教士驱逐离港,或强制改宗。当时改宗的天主教徒必须由改宗后的檀那寺提出“寺院证明”,以证明其确实改宗,此即“寺院证明”的开端。天主教宗门普查,大约是在一六一五年(元和元年)开始普及。职司天主教宗门普查的官吏,在延宝、天和、贞享年间,称为“切支丹御支配”或“切支丹奉行”,宝永年间以后,称为“宗门改役”。幕府内的“宗门改役”由“大目付”及“作事奉行”二职兼任,下辖“与力”六骑、“同心”三十人。岛原之乱的导火线是肇始于一六四○年(宽永十七年),“大目付”井上筑后守政重担任“宗门改役”。诸侯亦于藩内设置“宗门改役”,尤其是加贺藩,由于前田氏负责看管高山右近、内藤如安等的天主教徒,所以最先设置。一六六四年(宽文四年)十一月,幕府又命令各藩设置专任官吏负责宗门普查。一万石以上的藩国设专任官,一万石以下的藩侯则由庄主、村长担任,每年要交五人连坐的切结手印。幕府直辖地则由“代官”担任首长,令所属部下每年普查一次。京都由“所司代”担任,长崎以及其它地方,由“长崎奉行”等奉行职,寺社领地由其寺社担负普查。从此以后,每年均须制作宗门普查簿,再汇编为记载每位民众信仰的。宗门改役的工作,就是制作宗派户口名簿。此一簿册的功用,不止是信仰调查,还成为民众户籍原簿,对于防止迁徙、逃逸颇有功效,有时更可用做租税帐簿。由于此一措施,宽文年间以后,不问都市农村,所有民众首先经由“寺院证明”,为寺院所掌管,再经由宗派户口名簿的制作,无一遗漏,皆被纳入幕藩体制之内。一六一三年(庆长十八年)五月,幕府又向全国各寺院发出,作为宗门普查时,识破邪教徒的基準。邪宗门指的就是天主教徒、日莲宗的不受不施派、悲田不受不施派、三鸟派等幕府所禁止的四派。其中,不受不施派标榜与幕府政权对立的教权独立,成为幕府控制宗教的一大障碍,幕府乃于一六六五年(宽文五年)起,通令全国,大力扫蕩不受不施派。大石寺门流在享保年间所发生的金泽法难,与此不受不施派的事件亦有甚大关连。在北陆之地的金泽,首次产生大石寺的信徒,是在延宝年间。后来,前田家的武士阶层中,信徒年年增加。一七二四年(享保九年),信徒的热诚活动,引起“宗门改役”的注意。风闻前田家老八家中的奥村丹波守的家臣、“稻富流炮术师范”福原次郎左卫门已秘密入信,于是展开查察。“宗门改役”向寺社奉行查询:“富士大石寺是否公仪认可之宗门”,寺社奉行于是照会所辖的妙照寺。日莲宗的妙照寺伪称:“大石寺虽是公认之宗门,但在江户方面,有人假藉富士派之名,暗中信仰已遭勒令禁止的不受不施与三鸟派”,此即法难的远因。一七二六年(享保十一年),更以“赞歎自宗,贬低他宗之布教,令民心动摇”为由,下令禁止藩内信仰富士门流,因而入狱者不在少数。信徒们为了掩人耳目,只好将御本尊装入筒中,或埋入地下、嵌入壁中、藏在天花板上,待夜深人静时,才小声唱题。宗门普查制度,直到明治时代仍继续实施。一八七三年(明治六年)由于外国纷纷抗议,才解除天主教禁令,废止该项制度。富要九法难篇(第二七九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