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修验道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日本宗派名。其主旨以修持咒法,证得神验为本义,故强调跋涉山林,苦修练行。役小角为开祖,其后有泰澄、法道等,均于山野中练行,以采果汲水、拾薪设食奉事佛、菩萨。修行之法不偏一宗一派而广通诸宗,故以‘道’名之。修行者称修验者、客僧或山伏、山卧。醍醐天皇在位(897~930)时,圣宝登大和诸高峰,于金峰险径,安置金刚藏王像,于吉野山乌栖真言院始行峰受灌顶之仪,又创醍醐三宝院,门下有观贤等,后遂成当山派,徒众称真言山伏。另有增誉建立圣护院,门下有行尊等,遂成本山派,徒众称本山众、天台山伏。镰仓时代以降,修验之风遍全国,及战国时代,更以受武士尊崇保护而大张其势。庆长十八年(1613),幕府命全国山伏分属圣护、三宝两院,并有仪式、作法等之规定,本山派以圣护院为本所,当山派则以三宝院为本所。
 此宗原以由山林抖擞采果汲水之实修实行,期身神洁净为本义,基于山岳崇拜之思想,承袭我国道教、日本神道、阴阳道之余风,别无一定之教旨,极轻视教相教义,待盛行后,遂附会于密教,组织教义,建立曼荼罗,施行灌顶,提倡三道鼎立,以致混用诸种教义教式,惟其主旨仍以密教之‘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之实义为基础,认为万法当体具足本来毗卢遮那之万德,以觉知自身即佛,现身证得金刚法身。
 修验道将山伏就有发、无发,分为法身形、报身形、应身形三种。法身形即优婆塞形之山伏,随法身之体性不改俗形,不行剃发;报身形即摘发之山伏,为显修因感果智体,合因之胎藏界九尊与果之金刚界九会为十八之数,而留一寸八分头发;应身形即剃发山伏,准三乘之初而随类应现。
主要道具有头巾、班盖、铃系、结袈裟、法螺、念珠、锡杖、笈、肩箱、金刚杖、引敷、脚绊等,合称十二道具,加上桧扇、柴打、走绳、草鞋,则为十六道具。
 目前日本较著名之修验道道场有葛木山、金峰山、大峰山、熊野三山、富士山、御岳、白山、立山、羽黑山、大山、英彦山等。其发展情形,每因时代而异。一度分为真言修验之当山派(三宝院流)与天台修验之本山派(圣护院流)两种。现在则分为真言宗醍醐派、金峰山修验本宗(金峰山寺),修验宗(圣护院)等三派。(参阅‘山伏’947、‘役小角’2885)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慧荣(陈杨都庄严寺)[《续高僧传》卷八] , 昙延(隋京师延兴寺)[《续高僧传》卷八] , 慧远(隋京师净影寺)[《续高僧传》卷八] , 宝海(周益州谢镇寺)[《续高僧传》卷九] , 智方(隋益州龙渊寺)[《续高僧传》卷九] , 罗云(隋荆州龙泉寺)[《续高僧传》卷九] , 法安(隋荆州等界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哲(隋襄州龙泉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暅(隋江表徐方中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弼(隋常州安国寺)[《续高僧传》卷九] ,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法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道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法论(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僧粲(隋京师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靖嵩(隋彭城崇圣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智闰(隋襄阳沙门)[《续高僧传》卷十] , 智聚(隋吴郡虎丘山)[《续高僧传》卷十] , 慧旷(隋丹阳聂山)[《续高僧传》卷十] , 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僧昙(隋西京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瓒(隋西京胜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