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菩萨阶位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指菩萨自初发菩提心,累积修行之功德,以至达于佛果,其间所历经之各阶位;通常以‘位’或‘心’称之,如十信位(又称十信心)、十回向位(又称十回向心)等,均为菩萨阶位之名称。然有关菩萨阶位之位次、名义,诸经论所说不一,例如发心住、治地心住等之‘十住’说,在古代原本涵盖菩萨修行之全部阶位,至后世则仅相当于‘十地’以前三贤位之初位而已,故知菩萨阶位说亦每随教理史之发展而更变。于四十一位、五十一位、五十二位、五十七位等各种菩萨阶位说之中,自古以降,菩萨璎珞本业经所举之五十二位说(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
回向位、十地位、等觉、妙觉),以名义之整然,位次之无缺,而广为一般采用。如表一所示。 又各经论有不同之说法,如表二。
 各宗派于菩萨阶位之主张亦不同,玆举唯识、华严、天台等三大宗派之
说:(一)唯识宗采四十一位说,其异于璎珞经之五十二位说者,系将‘十信’包含于‘十住’中之初住,‘等觉’包含于‘十地 ’中第十地圆满成就之时(即最终之时)。又于‘十回向心’之第十回向开衍出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等‘四善根’之位,而以十地以前三十心之前二十九心(即十住心、十行心、十回向之前九回向心)及第三十心(第十回向心)之一部分为‘大乘顺解脱分’(即三贤位),以第三十回向心
之另一部分为‘大乘顺决择分’(即四善根)。
 有关‘十信位’,唐代西明寺之圆测别立两种异说:(1)主张有‘位地之十信’,即认为进入‘初住’前,必有‘前方便位’之阶位,此即常行十心的‘十顺名字’之菩萨。(2)主张‘行解之十信’,即指所有‘初住位’以上之菩萨所共通修证之十心。圆测与我国唯识宗之祖窥基本为同门师兄弟,一生致力于唯识学之研习、讲说、著作,然每有论述,必多批驳窥基之说,且亦异于当时唯识学之正统解释,故被视为唯识家之异解者,如上记两种异说即为历来有关‘十信位’极特殊之观点。
 (二)华严宗以所判立‘五教’之别而有数种菩萨位次之说,即:(1)小乘教,于‘见道’以前有四善根之方便位。(2)大乘始教,又分两种,即:1.回心教,即引导愚法二乘进入大乘之教,依准小乘之位次,并根据天台宗‘三乘共十地’之说,而有干慧地、性地、菩萨地、佛地等十地。2.直进教,即直进大乘之教,包含十信之阶位,故共有五十一位,而以‘十回向’以上为‘不退位’,亦即依素质能力之差别,上根者、中根者、下根者三种人分别于第七住、十回向、初地等阶位入于不退转之位次。(3)终教,谓十信位之菩萨尚未证得不退位之境地而仅有其行,故不立十信位之说,仅立四十一位。又于此四十一位中,以初住为不退位。(4)顿教,于此教中,若能一念不生而显理断惑,即能当下契入佛位,故不立菩萨之位次。(5)圆教,分为两种:1.同教一乘,亦不立特别之位次,而摄入前四教之阶位。2.别教一乘,于‘行布门’虽立有菩萨之阶位次第,然在‘圆融门’,则主张于一位之中即具足一切之位,故认为十信位圆满成就之际即可成佛,称为‘信满成佛’。
 (三)天台宗所判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中,通、别、圆三教均配有菩萨阶位:(1)通教,配以‘三乘共十地’之阶位,即干慧地、性地等十地,又称通教十地,为菩萨、声闻、缘觉等三乘之人所共修之十种阶位。(2)别教,以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之五十二位为其位次。然将五十二位归纳成‘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等七科,又将七科总结为凡、圣两大项。即于五十二位中,以‘十信’为‘外凡’位(止伏三惑中‘界内’之见惑、思惑;界,指欲、色、无色等三界),而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为‘内凡’位(以至止伏‘界外’之无明惑),以初地以后为‘圣’位。又于圣位之中,以十地与等觉为圣位之‘因’,而以妙觉为‘果’。(3)圆教,圆教教义主张所有之存在本来即具足三千诸法,故自本体而言,佛与众生平等无二;然于现象上有迷悟之差异,故自实践之立场而言,亦宜有修行之阶位等次,遂立‘六即位’之说,以令修行者舍离卑下上慢之心。另又藉别教五十二位之名,来说明圆教之位次,故于十信位之前,增加‘五品弟子位’一科;同时,圆教之‘十住位’相当于别教之‘十地位’。如表所示为六即位与五十二位之配列关系。 又圆教菩萨之阶位亦可配于铁轮(十信)、铜轮(十住)、银轮(十行)、金轮(十回向)、琉璃轮(十地)、摩尼轮(等觉)等六轮,以转轮圣王之轮宝能摧毁一切武器,来比喻每一阶位皆能断除烦恼。
 于上记各种阶位中,十信位之菩萨唯名无实,故称为‘名字菩萨’,或‘住前信相菩萨’。同时,初住以后之菩萨,由于信根成就,不再退失,故称地前三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为‘信相应地’。又干慧等十地之第二地‘性地’以上之菩萨,及欢
喜等十地之第八地‘不动地’以上或‘初欢喜地’之菩萨,以悲悯、忆念一切众生,犹如母之忆子,故又称‘一子地’之菩萨。日本净土真宗即以一子地配于初欢喜地,作为信心之现益(此世之利益),或兼作为当益(未来世之利益)。此外,世亲净土论一书中载及‘教化地’,意指菩萨教化之场所,或解作菩萨之阶位;若解作阶位,则相当于第八地以上。[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菩萨教化品、大品般若经卷六发趣品、梵网经卷上、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旧华严经卷八‘十住品’、卷十一‘十行品’、卷十四‘十回向品’、卷二十三‘十地品’、大智度论卷四十九、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仁王经疏卷中本、华严经疏卷十八、大乘四论玄义卷二、法华玄义释签卷五下、大乘义章卷十二](参阅‘十地’419、‘五十二位’1044、‘四善根位’1767、‘即’3758)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