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惑
出自:《佛学大词典
》
迷而不解之意。为烦恼之别名或总称。即指身心恼乱之状态,或总称妨碍一切觉悟的心之作用。成唯识论卷八载(大三一·四三中):‘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盖众生迷惑于事理,发有漏之业,润当来之‘有’,而为生死相续、展转不已之因者,称之为惑;即特指因不知佛教教理与信仰,以致迷惑于认识之对象而言。与‘无明’等义相近,亦可称为愚惑。又因烦恼与业相结合,为轮回果报之总因,故‘惑’、‘业’往往并称。
十二缘起中,无明为发业之惑,称为等起因;爱、取二者为润生之惑,称为生起因。又由修行阶段之差异,惑有见惑、修惑二种,其迷于苦、集、灭、道四谛之理者,称为见惑,或称迷理之惑;迷于一切之事理者,称为修惑,又称迷事之惑。十随眠中,贪、嗔、痴、慢、疑五种为修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则属见惑。其中贪、嗔、慢三种唯缘各别之事而生,不能遍行三世诸事,故称为自相惑;五见、疑、无明等七种,则缘多事而生,能遍缚三世诸事,故称为共相惑。又胜鬘经一乘章将惑分别为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无明住地等五种;即见惑为见一处住地,修惑则分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三种,并别立无明为无明住地,而以无明住地之力最大。无上依经卷上菩提品谓,无明住地为生缘之惑,无明住地所生诸行为生因之惑,是亦将惑分为发业、润生二种。此外,天台宗立三惑,谓障碍空理之界内(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烦恼称为见思惑,障碍出假利生之界内外恒沙之习气称为尘沙惑,迷于中道第一义谛理之界外惑称为无明惑;即对胜鬘经所说之五住地,以前四住地总称为见思惑,第五住地称为无明惑,又别立习气为尘沙惑。一般均以‘惑’与‘烦恼’为同义,而‘惑’有不解、闇昧之意,故亦可为无明之异名。[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五、俱舍论卷九、卷二十、卷二十一、成唯识论卷六、顺正理论卷五十三、大乘义章卷五本、胜鬘宝窟卷中末、摩诃止观卷四上](参阅‘烦恼’5515)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顺权方便经(二卷) ,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 佛说大净法门品经(一卷) ,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 , 佛说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 梵女首意经 ,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 佛说转有经 ,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 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今作二卷) , 佛说慧印三昧经(一卷) , 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 一名诸佛法身经) , 佛说不增不减经 ,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 , 力庄严三昧经(三卷今作卷半) ,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二卷) , 宝如来三昧经(二卷) ,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名金刚清净经) ,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 , 大方广师子吼经 , 佛说如来师子吼经 , 出生菩提心经 ,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上下合卷)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 伽耶山顶经 , 佛说象头精舍经 , 大乘伽耶山顶经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