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禁欲
出自:《佛学大词典
》
压抑肉体与世间之欲望,以期达到精神上的理想境界之行为。禁欲之种类极多,或积极奖励肉体上之苦行,或否定肉体,否定现世,而总以求取来世的、彼岸的理想之实现为其宗教目的。西洋中古时代之基督教僧院即主张彻底隐遁之禁欲生活。印度耆那教亦认为断食为获致解脱之最佳途径,此外又认为饿死乃一种死的理想形态。
释尊在世时,宗教实践之法有苦行(梵tapas )、修定(梵sama^dhi )两种。所谓苦行,意即自狂热的意念之中,令物质性之肉体发生变化,或藉压抑肉体而发挥出精神之纯净。所谓修定,系将精神安定下来,求其统一而远离肉体之方法。释尊初持修定,然未能解脱,后又历六年苦行,仅存皮骨,消瘦异常。至此,始知苦行亦非获得解脱之道,遂终止苦行。待体力恢复后,坐于树下,再行修定,终得开悟。前所言之修定、苦行等二种途径均从心物二元论之立场,而欲从肉体求得内心之解脱。然释尊最后所持之修定,则为一种心物一如之真理正观,而否定禁欲之修法。故释尊曾语弟子,自己系舍苦行主义与快乐主义两极端,而持守中道之法。
佛陀入灭后,教团中保守派之间制定甚多戒律,特为夸耀出家之禁欲,然对极端之苦行,则视为邪道而否定之。此外,由于在家众发起大乘菩萨运动,主张心物一如、现实与理想之绝对统一,而将慈悲、利他等精神积极地实现于日常生活中,即自日常生活中获得其理想,此为真正之觉悟。例如大乘佛教之舍身供养,即以菩萨行实践一种否定自己之方法。另又从‘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中,肯定日常生活之一切作为,然因之亦不免产生堕落之危险性,由是而有复兴严格戒律的思想产生。净土教则谓禁欲之修行与持戒乃为凡夫所难以实践者,因而特别强调信心。[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大智度论卷八、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七、法苑珠林卷八十三]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 佛说尊胜大明王经 ,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 , 佛说持世陀罗尼经 ,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 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 , 圣持世陀罗尼经 ,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 ,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经 , 佛说钵兰那赊页哩大陀罗尼经 ,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 , 佛说妙色陀罗尼经 , 佛说无畏陀罗尼经 ,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 , 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 , 佛说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 , 佛说六门陀罗尼经 , 佛说善夜经 ,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 ,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 佛说十八臂陀罗尼经 , 佛说胜旛璎珞陀罗尼经 , 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 佛说洛叉陀罗尼经 ,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 ,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 庄严王陀罗尼经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