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课诵

出自:《佛学大词典 》

即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及梵呗歌赞等法事。且因祈望藉由课诵之中获得功德,故又称功课。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四举出四种念诵之法,即:音声念诵(出声念)、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摩地念诵(心念)及真实意念(如字义而修行)。而一般之课诵系指音声念诵而言。
 我国古代,初有经咒、梵呗等较为简单之念诵,晋代后发展出忏法,继有水陆、焰口等,唱念愈趋复杂。至唐代马祖道一营建丛林,百丈怀海制定清规。宋代后,尤于明代之时,丛林中普遍形成朝暮课诵(又称二时功课、二课、早晚课)之制。此后,早晚课与诵经、拜忏等法事,共同形成别具一格之寺院风尚。
 关于课诵之起源,考法华经法师品之中,已有受持法师、读经法师、诵经法师之记载。故推测我国课诵之风尚,系由西域等地之佛教译经家所传来。我国典籍中最早关于课诵之记载,可见之于吴书刘繇传附记东汉笮融之事迹中。历代皇帝亦有提倡课诵者,如唐玄宗曾诏命不空诵仁王经,代宗敕命选二十七员沙门为国长诵佛顶咒;佛祖统纪卷五十三持诵功深条且列举自东晋安帝至宋光宗历七百余年,道俗念诵佛经之特出事例十九起;可见课诵之普遍及其历史之悠久。
 关于课诵仪制,古印度系奉行‘三启’仪制,当时普遍讽诵马鸣所作之赞佛诗歌(佛所行赞),故首先颂扬马鸣所集之赞佛诗文,其次正诵佛经,后陈述回向发愿。全部过程为‘节段三开’,故称三启。经了之时,大众同声念‘苏婆师多’或‘娑婆度’(赞叹经文为微妙语之意)。我国古今法事念诵之基本仪制,亦为此‘三启’式念诵法;无论举行任何法事,皆先安排赞(香赞或赞偈),次文(经咒本文、有关仪文等),末了回向发愿(或偈或文,或偈文兼举)。惟后缀之大众同声念苏婆师多或娑婆度,于我国念诵仪中少见,然亦有于法事文末称‘善’或‘善哉’者。
 我国之念诵仪制始创于东晋道安所制之僧尼轨范,其中定有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食法,此即课诵斋粥仪。后世奉行朝暮课诵之制,当系导源于此。历代典籍屡有课诵之记载,至明清之际,朝暮课诵渐趋定型;课诵之风遍及各宗派寺院与居家信徒,成为天下丛林必修定课。又日课定于朝暮二时,系因‘朝暮不轨,犹良马无■’,故佛教徒以朝暮课诵作为自身之轨范。朝,指五更,于晨起盥洗毕,即上殿课诵,期思惟以清净;暮,指日晡(午后二至四时)之时,功课礼诵,以期消除昏昧。
 二时课诵之经文,皆为大乘藏经所摄,如楞严咒、大悲十小咒、阿弥陀经、忏悔文、蒙山施食及称念佛号等。关于二时课诵程序、内容,随诸方祖师立宗不同而互异。[禅苑清规卷二念诵条、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高僧法显传、中国佛教人物与制度课诵章(王新)]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