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乐
出自:《佛学大词典
》
(一)梵语sukha,巴利语同。为‘苦’之对称。即身心适悦之感觉。三受之一,又作乐受;亦为五受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故又作乐根。若由身、心上区分之,于身之适悦感受称为乐受;于心则称喜受。乐总为一切善业所引生之果报,故其业亦称顺乐受业。乐有多种分类,即:(一)三乐:(1)天乐,修十善,生于天界所受之乐。(2)禅乐,入禅定境界之乐。(3)涅槃乐,又作寂灭乐,得涅槃之乐。三乐另有:(1)外乐,指眼等前五识所生之乐。(2)内乐,指初禅、第二禅、第三禅意识所生之乐。(3)法乐乐,由无漏之智慧所生之乐。
(二)四乐:(1)出离乐,又作出家乐,即出家求道而得解脱之乐。(2)远离乐,指初禅之乐,即远离欲与恶不善法之乐。(3)寂静乐,为第二禅以上之乐,即止息寻、伺等精神作用之乐。(4)菩提乐,远离烦恼而获真实智之乐,即得菩提之乐。此四种乐又称四味、四无罪乐,乃超越世间之寂静世界所具有之四种乐味。四种乐加上涅槃乐,则为五种乐。[大毗婆沙论卷十四、卷七十八、俱舍论卷三、卷十五、成唯识论卷五、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卷十五、华严经探玄记卷七、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十六]
(二)以乐器奏出音曲。有声乐、器乐、舞乐三类。经中之言‘乐’,多为器乐之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九上):‘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即是其例。据梵文楞伽经(Lan%ka^vata^ra su^tra)第一章所记,印度有七全音,即具六(sah=ars!ya)、神仙曲(r!s!abha)、持地调(ga^ndha^ra)、明意(dhaivata)、近闻(nis!a^da)、中令(madhyama)、鸡尸迦(kais/ika)。亦有以等五(梵pan~cama )替代鸡尸迦,称为七全音者。在南印度阿摩罗婆提(梵Am=ara^vati^ )塔之栏楯雕刻中,刻有琵琶及横笛类之乐器。又无量寿经钞卷五解释无量寿经所说之五音,以为即宫、商等五声。
在中国,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征、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磐、钟、柷等。其后印度、西域等地之乐传来,五声乃加变宫、变征而成七声,乐器种类亦有增加。盖佛教禁止以娱乐为目的之歌舞音曲,长阿含卷十一善生经中,列举伎乐之六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以禁止作倡伎乐为八关斋法之一;五分律卷二十六禁止比丘自以歌舞供养于塔。然据法华经玄赞卷四末(大三四·七二七中):‘发菩提心经云,音乐、女色,不以施人,乱众生故。此供养佛,故不相违,如金藏中音乐供养事。’即准许以音乐、歌舞等供养于佛。[发菩提心经论卷上、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四之三、前汉书卷二十一下、隋书卷十四](参阅‘佛曲’2626)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