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释迦牟尼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梵名S/a^kya -muni ,巴利名Sakya-muni 。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意译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或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释迦牟尼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其称号之原由,见于佛本行集经卷二十观诸异道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三十等。
 释尊为北印度迦毗罗卫城(梵Kapila -vastu )净饭王(梵S/uddhodana )之太子。该城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里克(Tilori-Kot)附近,拉布提河(Rapti)东北。国土面积约三二○方里,为憍萨罗国(梵Kosala^ )之属国。其时北印度实行贵族共和制度,该处分成十个小城邦,由十城中选出最有势力之城主为领导者,净饭王即当时共和国之领袖。母摩耶夫人(梵Ma^ya^ )为邻国居利族天臂城(梵Devadaha )主之女。
 摩耶夫人将分娩之前,依习俗返娘家天臂城待产,途中于蓝毗尼园(梵Lumbini^ )小憩,即于无忧树(梵as/oka )下产子,即是释尊。据修行本起经卷上降身品载,释尊诞生时,行七步,举手言(大三·四六三下):‘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另于中阿含卷八未曾有法经、普曜经卷二欲生时三十二瑞品、异出菩萨本起经、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众许摩诃帝经卷三、佛本行集经卷八树下诞生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等经典中,亦载有释尊诞生时之种种瑞相。 太子还宫后,命名悉达多(梵Siddha^rtha ,巴Siddhattha ),又作萨婆悉达(梵Sarva -siddha^rtha ,巴Sabba-siddhattha )、萨婆额他悉陀(梵Sarva^rtha -siddha )、萨婆曷刺他悉陀、悉达罗他、悉达,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财吉、吉财、成利、验事、验义。摩耶夫人于分娩后七日去世,太子遂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梵Maha^praja^pati^ )抚育成人。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习学技艺品、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三等记载,太子少时随从婆罗门毗奢蜜多罗(梵Vis/vamitra ,彩光甲)学习文艺,随羼提提婆(梵Ks!a^ntideva ,同神)学习武技,皆悉通晓。及长,迎娶天臂城主善觉王(梵Suprabuddha )之女耶输陀罗(梵Yas/odhara^ )为妻,生子罗侯罗(梵Ra^hula )。
 据修行本起经卷下游观品等所载,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老、病、死、沙门等现象,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梵Vais/a^li^ )跋伽婆(梵Bha^rgava )求道,复至王舍城(梵Rajagr!ha )受贤者阿罗逻迦蓝(梵A^ra^d!a -ka^la^ma)、郁陀迦罗摩子(梵Udraka -ra^maputra )之教,以所学难臻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梵Magadha )伽耶(梵Gaya^ )南方之优楼频罗村(梵Uruvilva^ )苦行林,开始六年苦行生活,有净饭王所派五位侍者与之共修。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而始终未能成道,乃悟苦行非得道之因,遂出苦行林。时,共修之五侍者误以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放弃苦行后,至尼连禅河(梵Nairan~jana^ )沐浴,且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梵pippala )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思惟解脱之道。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时年三十五岁(一说三十岁)。由此因缘,乃称毕钵罗树为菩提树(梵bodhivr!ks!a )。释尊降魔、成道之经过,载于中阿含卷五十六罗摩经、修行本起经卷下六年勤苦品及降魔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佛本行集经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五分律卷十五等。 释尊成道后,于波罗奈城(梵Ba^ra^n!asi^ )鹿野苑(梵Mr!gada^va )首先教化共修苦行之五位侍者,此即初转法轮。五位侍者即有名之五比丘:阿若憍陈如(梵Ajn~a^ta -Kaun!d!inya )、跋提(梵Bhadrika )、婆沙波(梵Ba^s!pa )、摩诃男(梵Maha^na^ma )、阿说示(梵As/vajit )。有关释尊初转法轮、演说四圣谛、八正道等事迹,载于杂阿含卷十五转法轮经、五分律卷十五、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九等。此后,释尊自称如来(梵tatha^gata )。如来之语义甚多,一般意指‘乘如实之道,而善来此娑婆世界’。初转法轮后,释尊至摩揭陀国,化度拜火教之优楼频罗迦叶(梵Uruvilva^ -ka^s/yapa )、那提迦叶(梵Nadi -ka^s/yapa )、伽耶迦叶(梵Gaya^ -ka^s/yapa )等三兄弟,及其弟子千人。又化度六师外道之一的诡辩派舍利弗(梵S/a^riputra )及目犍连(巴Moggalla^na ),其后二人成为释尊之两大高足。又于王舍城得国王频婆娑罗王(梵Bimbisa^ra )之归依,王于迦兰陀长者(梵Kalanda )所献之竹园中建立精舍,供养释尊,称迦兰陀竹林精舍。至此,佛教教团之进展遂呈丽日中天之势。
 此后释尊一度返故乡迦毗罗卫城,归依者众,如异母弟难陀、子罗侯罗、堂弟提婆达多、理发匠优波离等,皆剃发出家。又为舍卫城(梵S/ravasti^ )须达多长者(梵Sudatta )说法,长者于舍卫城太子只多(梵Jeta )所赠园林中建立大精舍以献释尊,供长期安住弘法。舍卫城国主波斯匿王(梵Prasenajit )亦于此时归依。及净饭王驾崩后,释尊再度回国。后姨母波阇波提、妃耶输陀罗等亦剃发出家,此为比丘尼教团之始,波阇波提则为佛教教团第一位比丘尼。此后释尊巡历印度各地说法布教,无论贵贱男女,悉施教化。其教法予印度文化及宗教影响甚钜。
 释尊成道以后四十四年间夏安居之处所,于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下有详细记载。依之,释尊先后住于波罗奈国、灵鹫顶山(梵Gr!dhraku^t!a )、摩拘罗山(梵Makula )、三十三天、鬼神界、舍卫祇树给孤独园、柘梨山等地。另据八大灵塔名号经载,释尊曾于雪山修苦行,后历住毗沙林、惹里岩、大野(梵Al!a^vi^ )、尾努聚落等。又英国学者大卫斯(T.W. Rhys Davids, 1843~1922)据锡兰及缅甸之佛传、巴利文法句经注(Dhammapada atthakatha^)等,谓祇树给孤独园建立以后,释尊曾住于毗舍离城之大林(巴Maha^-vana )、摩拘罗山、僧迦舍(巴San%kissa )、巴利雷雅卡(巴Parileyyaka )、曼特剌(巴Mantala )等地。此外,大智度论卷三、分别功德论卷二、高僧法显传等对此亦有记载。综合以上诸说,可推知释尊弘法之地多在王舍城与舍卫城一带。
 有关释尊之晚年生活,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义足经卷下、出曜经卷十六、毗尼母经卷四、五分律卷三、卷二十一、卷二十五、四分律卷四十六、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十三、卷十四、善见律毗婆沙卷二等所载,彼时提婆达多欲迫释尊让与教团僧众,所欲不遂,乃不断破僧害佛;又波斯匿王之子琉璃王即位后,攻伐释尊之故乡迦毗罗卫城,亡释迦族,其时大目犍连等建言释尊施予援手,释尊为说释迦族之宿业。
 释尊在世之最后一年,离摩揭陀国,北渡恒河,经毗舍离(梵Vais/a^li^ ),至波婆城(梵Pa^va^ ),受金工纯陀(梵Cunda )之供养,因食苏迦拉摩达伐(巴Su^karamaddava ,即旃檀树茸)而罹病。临终前于拘孙河(巴Kakut!t!ha )作最后之沐浴,复至拘尸那揭罗城(梵Kus/inagara )沙罗双树林,头北面西呈吉祥卧。夜半,释尊将舍寿前,对诸弟子作最后之教诫,而后平静入灭。 释尊之遗骸初置于末罗族(梵Malla ,巴同)之天冠寺(梵Makut!abandhana -cetiya ),施以火葬。然参与祭事之拘尸那揭罗、波婆、遮罗、罗摩伽、毗留提、迦毗罗、毗舍离、摩揭陀等八国使节,由于分配遗骨问题而起争端。后经香姓婆罗门(巴Don!a )调停乃得定议,由八国均分遗骨,香姓婆罗门得舍利瓶,另有较迟入会之毕钵(梵Pipphalivana )村人仅得燋炭。各国纷纷建塔供养,此即今日十塔之由来。
 释尊入灭之年,于王舍城之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时以大迦叶(梵Maha^ka^s/yapa )为主要召集人,阿难(梵A^nanda )与优波离(梵Upa^li )各依其听闻佛说之记忆诵出经、律,复经大众讨论勘订,而成为后世经律之准则。此后历经变迁,释尊之教法遂分为以巴利语为主之南传系统,与以汉译经典为主之北传系统,广传于后世。
 关于释尊之诞生、出家、成道、初转法轮、年寿、入灭等之确实年月,经典中有各种不同说法。释尊之年寿:(一)菩萨处胎经卷二十三世等品,谓年寿八十四。(二)般泥洹经卷下,谓年寿七十九。(三)金光明经卷一寿量品、八大灵塔名号经、巴利文大般涅槃经(Maha^parinibba^na-sutta)、 缅甸所传等,谓年寿八十。(四)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谓年寿八十余。
 释尊诞生之年代,现代学者亦有多种推定。日本佛教学者宇井伯寿谓西元前四六六年为佛诞年;中村元依据其说,后采用新发现之希腊史料,考证后订为西元前四六三年。
 释尊诞生之月日:(一)长阿含经卷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佛本行集经卷七、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等,谓二月八日。(二)修行本起经卷上菩萨降身品,谓四月七日,或四月八日。(三)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异出菩萨本起经、佛所行赞卷一生品、十二游经、灌洗佛形像经等,谓四月八日。(四)大唐西域记卷六劫比罗伐窣堵国条,谓卫塞月(巴Vesa^kha^ )之后半八日,相当于我国农历三月八日。(五)上座部,谓卫塞月后半十五日,即满月之日,相当于我国农历三月十五日。
 释尊出家之月日:(一)长阿含经卷四,谓二月八日。(二)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谓二月七日。(三)修行本起经卷下出家品,谓四月七日。(四)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灌洗佛形像经等,谓四月八日。(五)巴利文本生经佛传,谓阿沙荼月(巴A^sa^l!ha^ )之第十五日。
 释尊成道之月日:(一)长阿含经卷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等,谓二月八日。(二)巴利文大史(Maha^vam!sa), 谓卫塞月满月之日。(三)大唐西域记卷八,谓卫塞月后半八日。(四)上座部,谓卫塞月后半十五日。
 释尊初转法轮之月日:(一)菩萨处胎经卷七,谓二月八日。(二)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二,谓迦栗底迦月白半八日。
 释尊入灭之月日:(一)长阿含经卷四,谓二月八日。(二)大般涅槃经卷一、善见律毗婆沙卷一等,谓二月十五日。(三)巴利文一切善见律(Samantapa^sa^dika^)序、巴利文律藏(Vinaya-pit!aka)、大史第三章、大唐西域记卷六拘尸那揭罗国条等,谓卫塞月后半十五日。(四)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谓八月八日。(五)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一、大唐西域记卷六援引说一切有部所传,谓迦剌底迦月后半八日。(六)灌洗佛形像经,谓四月八日。又释尊之入灭年代,众说纷纭,日人宇井伯寿主张为西元前三八六年,中村元主张西元前三八三年,我国印顺则主张为西元前三九○年。 综上所述,释尊降生、出家、成道等之月日可大别为三说,即:(一)二月八日,(二)四月八日,(三)二月十五日;入灭之月日亦大别为三说,即:(一)二月八日,(二)二月十五日,(三)八月八日。此外,北周道安之二教论、俱舍论宝疏卷一等,比较印度历与我国农历之月分,谓印度之二月相当于我国之四月。又印度历每月初一相当于我国农历第十六日,月末日相当于我国次月之十五日,其前半月称为黑分,后半月则称为白分。(参阅‘佛传典籍’2729、‘佛灭年代’2734、‘历’6227)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澄观(唐代州五台山清凉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良秀(谈筵)(唐京师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慧琳(唐京师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惟悫(慧震,弘沇)(唐京师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怀感(唐京师千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法海(唐吴兴)[《宋高僧传》卷第六] , 慧苑(唐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智威(慧威)(唐处州法华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湛然(唐台州国清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元浩(唐苏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智藏(唐越州暨阳杭乌山)[《宋高僧传》卷第六] , 神清(义将)(唐梓州慧义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端甫(唐京师大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宗密(圆禅师,照禅师)(唐圭峰草堂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乘恩(唐京师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知玄(唐彭州丹景山)[《宋高僧传》卷第六] , 僧彻(唐京兆大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志远(元堪)(唐五台山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希圆(唐越州应天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玄约(唐绛州龙兴寺木塔院)[《宋高僧传》卷第七] , 彦晖(梁滑州明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归屿(梁东京相国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令諲(后唐洛阳长水)[《宋高僧传》卷第七] , 贞辩(后唐定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虚受(后唐会稽郡大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贞诲(后唐东京相国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可止(后唐洛京长寿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巨岷(汉太原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恒超(汉棣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僧照(汉洛京法林院)[《宋高僧传》卷第七]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