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显密二教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指显教与密教。又称显密、显露秘密、显示秘密。自言语文字上明显说出教法者,称为显教;若秘密说,不可由表面得知者,则称为密教。其分类法,或就说教之方式而别,或就教义之内容而别。
 大智度论卷四(大二五·八四下):‘佛法有二种:一秘密,二显示。显示中,佛、辟支佛、阿罗汉皆是福田,以其烦恼尽无余故;秘密中,说诸菩萨得无生法忍,烦恼已断,具六神通,利益众生。’天台宗智顗大师即基于大智度论所说,在化仪四教中举出显露不定教、秘密不定教,此系就说教之方式而别。另据宋高僧传卷三、净土指归集卷上等载,则以经、律、论等为显教,以坛场作法、诵持密咒等为密教。
 盖于佛教诸宗派中,俱舍、唯识、三论、华严、天台、净土等诸宗,一般皆以大小乘而别其意趣;然若自真言密宗之观点而言,则不区别其大小乘,而一概皆以显、密二教界分之,如上记所举诸宗派,既以俱舍、唯识等诸论,或华严、法华等诸经为依用经典,皆被密教视为浅显易解之教法,故总名为显教;反之,以真言法‘瑜伽观行’、‘即身成佛’等秘密奥旨为宗旨者,始称为密教。在印度,以大日经之说为中心所产生之密教,称为真言乘;以金刚顶经之说为中心所形成之密教,则称为金刚乘。
 在日本,东密、台密等对显密之分类系就教义之内容而区别:(一)日本东密之教判,空海在辨显密二教论中指出,应身佛释迦牟尼应众生之根机、能力,而说之一乘、三乘教,即为显教;至若法身之大日如来,系为显示其自身证悟内容(自受法乐)之三密教,即属密教。又密教为唯佛所知之秘密教;相对于此,显教则为权假方便之教。 (二)台密(天台宗之密教)之教判,据圆仁、安然等诸师之说,三乘教为显教,一乘教为密教。而在密教中,以华严、法华诸经典仅说世俗与胜义共一体之理论,而不说印相等具体之事相,故称为理密教。另如大日、金刚顶等经典则兼说理、事两方面,故称为事理俱密教;于事、理之中,所说之理固然相同,而说事密之教法较为优胜,此即所谓‘事胜理同’之说。然后世多主张法华与大日为同一圆教,并无优劣之别;或谓法华经等所说之密教为杂密,而大日经所说之密教为纯密。
 此外,显密兼学,指修习显教与密教,亦即修学佛陀一代之教法;显密戒三学,指显教之华严、法华等经典,与真言密教、戒律等三者。[法华经卷十、苏悉地经略疏卷一、十住心论卷九、卷十]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慧荣(陈杨都庄严寺)[《续高僧传》卷八] , 昙延(隋京师延兴寺)[《续高僧传》卷八] , 慧远(隋京师净影寺)[《续高僧传》卷八] , 宝海(周益州谢镇寺)[《续高僧传》卷九] , 智方(隋益州龙渊寺)[《续高僧传》卷九] , 罗云(隋荆州龙泉寺)[《续高僧传》卷九] , 法安(隋荆州等界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哲(隋襄州龙泉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暅(隋江表徐方中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弼(隋常州安国寺)[《续高僧传》卷九] ,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法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道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法论(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僧粲(隋京师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 靖嵩(隋彭城崇圣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智闰(隋襄阳沙门)[《续高僧传》卷十] , 智聚(隋吴郡虎丘山)[《续高僧传》卷十] , 慧旷(隋丹阳聂山)[《续高僧传》卷十] , 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僧昙(隋西京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法瓒(隋西京胜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