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大天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梵名Maha^deva 。(一)大众部之始祖。音译作摩诃提婆。生于佛灭后百余年,乃中印度秣菟罗国(梵Mathura^ )商人子。相传出家前造三逆罪,后忏悔而入佛门,住于鸡园寺。师具大神力,得三达智,曾至华氏城(梵Pa^t!ali -putra )传道,阿育王皈依之。亦是被派遣至摩醯娑慢陀罗国(巴Mahim!saka-man!d!ala )之唯一传道师,曾于彼国讲天使经(巴Devadu^ta-sutta ),四万人因此得道。提倡五种新说(即大天五事),教团中因而分为赞成之大众部与反对之上座部两派。阿育王赞成大众部,故当时上座部多逃往迦湿弥罗。不久,师命终,王持殊胜之葬具荼毗而火不燃,复依一占相师之言,洒以狗粪,火炎忽发,须臾即烧成灰烬,继而暴风至,飘散无遗。[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分别功德论卷一、瑜伽论纂释卷一、义林章纂注(普寂)]
(二)小乘制多山部开祖。佛陀入灭后二百年顷之人。初从外道出家,为贼住外道之领袖,后舍外道,归正道,名大天。于大众部出家,博学多闻,行状高迈,住于制多山,教化门徒,因评议大众部五事及制戒授受之义,而分立出西山住部、北山住部等。[异部宗轮论、异部宗轮论述记](参阅‘制多山部’3085)
(三)为善财童子所参访五十三善知识之一。(参阅‘五十三参’1048)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普光(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法宝(胜庄)(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圆测(薄尘,灵辩)(唐京师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元康(唐京师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靖迈(唐简州福聚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顺璟(唐新罗国)[《宋高僧传》卷第四] , 嘉尚(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慧沼(大愿,尘外)(唐淄州)[《宋高僧传》卷第四] , 彦悰(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义湘(唐新罗国)[《宋高僧传》卷第四] , 义忠(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元晓(大安)(唐新罗国黄龙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神楷(明恂)(周京兆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会隐(周京兆广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僧瑗(周虎丘山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印宗(唐会稽山妙喜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宗哲(唐太原府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德感(唐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浮丘(唐太原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法藏(大仪)(周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恒景(唐荆州玉泉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一行(唐中岳嵩阳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智升(唐京兆西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圆晖(怀远,崇廙)(唐中大云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玄逸(唐京兆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道氤(唐长安青龙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良贲(唐京师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礼宗(唐越州)[《宋高僧传》卷第五] , 法诜(唐钱塘天竺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潜真(道超)(唐京师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