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五果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梵语pan~ca phala^ni。五种果之意。(一)六因所生及道力所证有为无为之果,计有五种之别。即:(一)等流果(梵nis!yanda -phala ),又称依果、习果。(二)异熟果(梵vipa^ka -phala ),又称报果。(三)离系果(梵visam!yoga -phala ),又称解脱果。(四)士用果(梵purus!aka^ra -phala ),又称士夫果、功用果。(五)增上果(梵adhipati -phala )。其中,离系果属无为果,余四果均属有为果。又于有为果中,等流果系自六因中之同类、遍行二因而来,异熟果则由异熟因而来,士用果由俱有、相应二因而来,增上果由能作因而来。离系果属由择灭无为,即非生法,非自六因而生,唯以道力所证,故虽说为道果,然不同于其他四果由六因而来者。此系俱舍论等之说。成唯识论等则说十因、四缘而生五果。依成唯识论卷八之意,十因之中,以牵引因、生起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得异熟果;以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得等流果;以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得离系果;以十因得增上果。得士用果有二义,一以观待因、摄受因、同事因、不相违因得之;一以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而得。[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一、俱舍论卷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三、显扬圣教论卷十八、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五、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俱舍论光记卷六](参阅‘五种果’1180)
(二)二乘所证之果有五种,即声闻之四果与独觉果。声闻四果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华严五教章卷三](参阅‘五果回心’1114)
(三)又作五果。据三藏法数卷二十四、翻译名义集卷三载,受戒之比丘不食生物,谓如枣、杏等果必以火熟之方食,肤壳之果则须以刀去其皮再食。此五果指:(一)核果,指枣、杏、桃、李等果。(二)肤果,指瓜、梨、柰、椹等果。(三)壳果,指椰子、胡桃、石榴等果。(四)桧果,又作■果,指松子、柏子、苏荏等粗糠皮类之果实。(五)角果,指菱豆、大小豆类等。此外,小丛林略清规卷上、洞上行事轨范卷中,举出瓜、茄、面、馒、饼为五果。[盂兰盆经疏卷下、盂兰盆经新疏](参阅‘五种净食’1185)
(四)指现在五果,即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者。盖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因果,无明与行二者为过去之因;爱、取、有三者为现在之因;生、老死二者为未来之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者为现在五阴之身,系由过去业因所招感之果,故称现在五果。(参阅‘现在五果’4724)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