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出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

 (术语)梵名曰尸罗Ś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慧耀(荆州内华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道辩(东岳沙门)[《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慧琳(益州建明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洪满(京师救度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慧聪(唐益州福化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法通(京师法海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慧因(荆州开圣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法施(巴陵显安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慧岸(初蜀川沙门)[《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法运(初荆州开圣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帝示阶(幽州北狄沙门)[《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智显(箕州护明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法聪(苏州常乐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僧明(代州昭果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明隐(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明浚(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明解(京师普光寺传)[《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法冲(兖州法集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道密(隋京师大兴善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智隐(隋京师经藏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阇提斯那(隋中天竺国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明诞(隋京师胜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明璨(隋京师大兴善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慧重(隋京师大兴善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宝积(隋京师胜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道端(隋京师仁法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道璨粲(隋京师胜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明芬(隋京师大兴善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僧盖(隋京师大兴善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