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寂天(Santideva 约7世纪)
出自:《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
Jitian
古印度佛教思想家。据西藏资料记载,他是南印度梭罗修多罗国德桤王的儿子,原名寂铠,出家后改为寂天。他曾在东印度第五代师子王处服务12年,勤奋好学,博通风外各派学说。后到那烂陀寺出家,拜胜天为师。“内勤修学,外出放逸”。初不受大家欢迎,被称为“三行者”(只会吃、睡、大小便)。后来当众诵出《入菩提行》一千颂,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久,又离开那烂陀寺,回到南印度。他是晚期大乘龙树一派空宗的思想家,分别真俗二谛,反对弥勒、无著一派的有宗,对瑜伽行派的理论加以驳斥,同时也反对佛教的与非佛教的其他几个派别的论点。在《入菩提行》中,宣讲六度(六波罗蜜多),注重修持。他对佛学的贡献表现在学风的转变上。其特点,一是“守约”,即由博而约;二是“见行相应”,即不偏于“见”(理论和观点),也不偏于“行”(实践)。这对大乘学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他的学说在11世纪由阿底峡传入西藏后,被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加宣扬,对藏传佛教颇有影响。(金克木)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古印度佛教思想家。据西藏资料记载,他是南印度梭罗修多罗国德桤王的儿子,原名寂铠,出家后改为寂天。他曾在东印度第五代师子王处服务12年,勤奋好学,博通风外各派学说。后到那烂陀寺出家,拜胜天为师。“内勤修学,外出放逸”。初不受大家欢迎,被称为“三行者”(只会吃、睡、大小便)。后来当众诵出《入菩提行》一千颂,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久,又离开那烂陀寺,回到南印度。他是晚期大乘龙树一派空宗的思想家,分别真俗二谛,反对弥勒、无著一派的有宗,对瑜伽行派的理论加以驳斥,同时也反对佛教的与非佛教的其他几个派别的论点。在《入菩提行》中,宣讲六度(六波罗蜜多),注重修持。他对佛学的贡献表现在学风的转变上。其特点,一是“守约”,即由博而约;二是“见行相应”,即不偏于“见”(理论和观点),也不偏于“行”(实践)。这对大乘学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他的学说在11世纪由阿底峡传入西藏后,被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加宣扬,对藏传佛教颇有影响。(金克木)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于内身中修循身观 , 于外身中修循身观 , 于内外身修循身观 , 于现法利劝导利行 , 于后法利劝导利行 , 于勤精进善知其量 , 于受用中善知其量 , 于受取中善知其量 , 于所食等善知其量 , 于食知量二种略义 , 于食受用种类过患 , 于食追求种类过患 , 于食积集所作过患 , 于食防护所作过患 , 于所作事成就轨则 , 于大师所生不信顺 , 于上解脱希求忧戚 , 于法得灭应作四句 , 于圣教中无有乖诤 , 于先所受无损失戒 , 于恶声等不护雪戒 , 于此世罪深见怖畏 , 于威仪路成就轨则 , 于他世罪深见怖畏 , 于相善巧四种功德 , 于摄受饶益无堪任性 , 于病有情不往供事戒 , 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戒 , 于说法师故思轻毁戒 , 于从因所生诸行无知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